肌肉萎缩是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萎缩可以分为肌源性和神经源性,多好发于长期缺乏锻炼和过度运动的人,或一些遗传变性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肌肉萎缩。
引起肌肉萎缩的原因很多,比如血液循环不畅以及神经损伤、肌肉营养状况不佳等都会导致肌肉萎缩,患者发现肌肉医院明确诊断,如果是渐冻症,那么这种情况下的肌肉萎缩是不能恢复的。
以往我们治疗肌肉萎缩需要用药控制肌肉萎缩的发展,尽可能多的增加肌肉群的运动,多按摩萎缩肌肉,帮助和延缓病情的发展。所以不同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恢复情况是不一样的。大致的总结了这4类原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
1、肌肉萎缩后能否恢复,要根据造成肌肉萎缩的具体原因决定,有些肌肉萎缩是由于废用性萎缩所引起,如脑卒中和下肢骨折后的病人,肢体由于长时间缺乏锻炼而使肌肉发生萎缩,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康复器械的训练,逐渐增加肌肉力量,肌肉萎缩的症状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2、如果肢体瘫痪程度重,缺乏康复训练,肌肉萎缩不会得到恢复,甚至会发生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畸形。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主要发生肢体远端肌肉的萎缩,随着原发病情的好转、肢体肌力的恢复,再配合康复训练,肌肉萎缩也有可能恢复正常。
3、有些特殊的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如某些神经损害之后所造成,如神经的碾压伤、离断伤和神经卡压伤造成支配区域的肌肉萎缩症,需要积极解除神经的压迫,同时给予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能会使萎缩的肌肉恢复一部分功能,但是肌肉萎缩的恢复情况不是很好。
4、如果是某些神经肌肉疾病引起,如运动神经元病,最多见的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还有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以及肌无力综合征等,肌肉萎缩不会恢复,并且会渐进性加重。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肌肉萎缩是需要根据情况而定的,一般来说,肌源性的肌肉萎缩大部分是可以通过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慢慢恢复的,而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想要恢复难度很大,通常需要靠药物来维持病情不朝极端方面发展!
西药治疗肌肉萎缩的药物通常对身体副作用大,刺激性强,后遗症多,不适合长期用药,而中医药物多采取炮制的方法毒副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调理治疗肌肉萎缩的方式!接下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中医是如何治疗肌肉萎缩的!
肌无力中医将此称为痿证。痿证就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类病症。中医认为痿症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热"和”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脏腑亏虚,功能失调所致。
肌肉萎缩等痿证的临床症状以肢体痿软不用为主。瘘证可因液涸、血虚、阳虚、肾虚等所致,概括起来不外虚实内外之分,其中以热证、虚证为主。实证当以清热利湿、散赛除湿、活血祛瘀、化痰通络等法治其标为主,虚证当以滋补肺阴、补益肝肾、健脾和胃、温肾助阳等法为主。但由于痿证病因多样,病情复杂,所以临床治疗上应注意灵活多变,辨证论治,方可有效治疗肌肉萎缩。
中医调理治疗肌肉萎缩主要从脾胃肾肝入手:分阶段进行,王世龙王大夫根据不同症状表现,脉现,舌苔辩证不同调整药方针对性用药!
一:脾胃虚损
主证:肌肉萎缩,肢体萎软无力,或有肌肉颤动,少气懒言,语音低弱,咀嚼无力,吞咽不顺利,口张流涎,食少,便溏,腹胀,面色淡白无华。舌体胖嫩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
二:脾肾虚损
主证:肌肉萎缩。肢体萎软无力,肌肉时有颤动,腰酸颈垂,畏寒肢冷,呼吸气短,精神疲惫。语音含糊,吞咽困难,咳嗽无力,小便清长,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舌嫩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脾肾,强肌健力。
三:肝肾阴虚
主证:肌束震颤,肌萎肉削,大肉瘦脱,形体消瘦。筋骨拘挛,动作益衰,甚至步履全废。大便秘结。舌红,舌体萎软、薄瘦。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四:湿热浸淫,虚实夹杂
主证:四肢萎软乏力,身体困倦沉重,肌肉跳动,肢体麻木,身热口干,胸痞院闷,小便赤短涩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补虚泻实。
好了,本期关于肌肉萎缩介绍就到这里了,了解更多疾病知识欢迎
治疗就诊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