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岁的小星(化名)是一名高中生,花季少年,无忧无虑,然而最近小星遇到了烦恼。
原来一年前,小星发现自己的左手总是麻麻的,小指在伸直时感觉很紧绷,不如其它的手指伸展灵活自如,但尚未影响学习和生活,小星就没放在心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左手麻木的症状没有改善,小星的左手小指的紧绷感越来越强烈,甚至无法伸直,活动力大大下降;不仅如此,小星还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左手似乎“缩小”了!“天呐!我不会是要残疾了吧?”小星吓坏了,父母也觉得“事有蹊跷”,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医生考虑小星患的是“肘管综合征”,一种因为尺神经在肘关节位置受到压迫所致的疾病,建议他做肘管松解手术,以解除尺神经的压迫。
面对突如其来的手术,小星的父母有些犹豫。这时,朋友建议医院骨科看看。
接诊的骨科二十二病室副主任蒋明辉详细地了解了小星的情况,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产生了怀疑,因为小星并没有神经压迫所引起的放射性疼痛,起病1年以来几乎没有过疼痛感,与“肘管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并不相符。因此,他邀请学科主任雷青指导。
“青少年、一侧上肢远端的肌肉萎缩”,这两个关键点让一个罕见疾病的名称在两位主任的大脑里出现。
雷青建议进一步为小星行颈椎仰卧位MRI(磁共振)检查和颈椎过屈位的MRI检查,通过两个不同体位的磁共振对比,以发现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
为明确诊断,蒋明辉特别陪同小星到磁共振室,指导采取正确的过屈体位。
颈椎仰卧位MRI的结果并无异常,而颈椎过屈位MRI结果则显示小星第6颈椎到第1胸椎椎管后方有明显的硬膜囊后壁与骨性椎管后壁分离的现象(膜-壁分离现象),大家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小星患的不是“肘管综合征”,而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平山病。
蒋明辉解释:平山病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以单侧上肢远端非对称性的肌肉萎缩、无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于年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首次报道。
平山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普通检查难以发现其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需要进行颈椎特殊体位的磁共振检查才能确诊,因此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
蒋明辉介绍,一旦误诊或漏诊,其治疗方式也将进入误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手术痛苦及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出现肢体外形及功能的不佳,甚至残疾。
明确的诊断给小星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由于小星正值高中关键阶段,佩戴颈托的保守治疗方案虽然有助于缩短病程,控制肌肉萎缩进展,但需要佩戴时间长达五年之久,对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小星和父母商量后还是决定行手术治疗,避免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
雷青带领骨科团队为小星制订了手术方案:从颈椎前路进行手术,将患者屈颈位MRI显示的脊髓压迫最明显的节段进行融合。
三个小时的手术很顺利。术后,小星左手手指的收缩、外展活动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出院前,小星一改入院时的沮丧,高兴地向骨科医护人员再三道谢。
蒋明辉提醒:目前平山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青少年朋友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手指活动不灵活、有麻木感等上肢局限性肌肉萎缩症状时,需及时就诊。正确的诊断才是精确治疗、获得良好预后的前提与基础。
雷青:骨外科学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骨科教授
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数字骨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科3D打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湖南骨科分会副会长、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湖南省分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委员、湖南省关节外科诊疗中心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沙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沙市3D打印技术医学应用研究所副所长。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长沙市优秀中青年专家”首届“长沙市德艺双馨优秀医师”。
擅长关节、脊柱、创伤外科、运动损伤及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诊治,在人工关节置换、复杂髋膝关节翻修,复杂骨盆及四肢骨折,手外伤功能重建方面经验丰富。
坐诊时间:星期一
蒋明辉:骨科二十二病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南大学副教授医学硕士
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湖南省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沙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委员会委员。曾赴美国德克萨斯州脊柱研究所、德国比医院、医院进修学习。主持市级课题一项,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一项,参与编写专著一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两次荣获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被评为年度长沙市天心区“最美医师”。
擅长:脊柱肿瘤、脊柱创伤及退变性疾病的诊治、脊柱显微镜及脊柱内镜下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
医院骨外科学科现有医师23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59%,博士在读3人,硕士生导师1人。目前开设手显微外科、创伤、脊柱、关节、足踝外科、运动医学六个亚专业,共开放床位张,设有3个独立的病区。
学科以数字化骨科、微创骨科、老年骨科为持续发展方向,并在3D打印技术的骨科临床应用、断指(肢)再植、拇指再造手术、关节置换术、复杂髋膝关节翻修等手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科近三年引进开展新技术3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多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得到业界广泛认可。
学科自挂牌成立“长沙市3D打印技术医学应用研究所”以来,积极将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于骨科临床。近年来,已成功开展3D打印金属假体治疗肱骨近端病理性骨折、3D打印金属骶骨全置换治疗巨大骶骨肿瘤、3D打印金属垫块在复杂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骨盆等各种复杂创伤的微创治疗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
目前,医院的骨外科学科的数字化骨科技术应用已从单纯的模型打印,发展至导航模板及金属打印植入物阶段。尤其在如高位颈椎手术、脊柱复杂肿瘤、脊柱畸形矫正、复杂髋膝关节置换、复杂骨盆骨折、复杂关节周围骨折、各类肿瘤及病理性骨折等疑难、复杂、高危骨科手术中,数字化骨科技术的个体化、个性化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学科于年成为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数字骨科副组长单位,并在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湖南省分会中担任主委单位。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仿生双动头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手舟骨骨折等新业务;同年,在长沙市率先开展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
供稿:骨科二十二病室刘文前
审核:医务科宣传科
整理: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