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小儿斜颈不容忽视,超声助力精确

小儿斜颈,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缩短,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婴幼儿肌性斜颈是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之后的第三大儿童运动系统先天性畸形,该病发病率为0.3%-1.9%。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1.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2.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3.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4.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

小儿斜颈的诊断以往主要是接诊医生凭经验做出靠触诊有无肿块来确定,对肿块明显者尚可确诊,但对肿块不明显或萎缩型的病儿往往漏诊,只是笼统的称之为“姿势性斜颈”,嘱其回家自己纠正姿势,但病儿纠正数月后仍不见起色,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现在应用超声诊断可直接多切面连续扫查胸锁乳突肌,高频率超声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能实时显示胸锁乳突肌图像,对没有肿块的患儿也可以做到确诊。将婴幼儿肌性斜颈的确诊率提高到了%。

超声诊断对推拿治疗、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超声介入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前后的数据监测、效果量化、疗效评定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方便而实用,可以做到即时监测,解决了以往只能治疗,无法用数据量化效果的弊端。对于需要手术的患儿,术前了解胸锁乳突肌挛缩的程度,对确定手术方案和松解范围很有意义。

同时,超声检査能够帮助与颈部其他包块相鉴別,如颈部淋巴瘤、颈部囊性淋巴管瘤、横纹肌肉瘤、颈部淋巴结肿大、腮裂囊肿,此几种情况均与胸锁乳突肌无关,并有各自的声像图片特点,不难鉴别。

近年来高频率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声像图的独特优势,为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能轻松地将肌性斜颈与非肌性斜颈鉴别开。

小儿斜颈该如何预防呢?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婴儿时要左右手轮换抱及喂奶,变换睡觉的方向,避免形成习惯性斜颈。要重视姿势矫正,对斜颈的幼儿应采取正确的姿势纠正。哺乳时,患儿取患侧卧位。睡觉时调整卧位位置,使阳光或灯光照在病侧,发声和发光的玩具以及电视机、录音机等声音也要来自病侧,并可用枕头垫在病侧。母亲坐位横抱患儿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来训练颈部的肌肉。

如果您有需要,请及时联系广西医院超声诊断科,-

图文来源

超声诊断科石芳

门诊预约方式

为方便广大市民朋友就诊咨询,我院已开通电话预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zz/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