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病理何处有,孩童笑指豫中原ldqu

今天中午,在喜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暨第九届中国病理年会之际,我司的“聚焦儿童实体肿瘤诊断”FISH卫星会为大会增添更多精彩。

会议主席、来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医院病理科的何乐健教授主持说,儿童肿瘤指发生于小于14岁(含)患者的恶性肿瘤,这类肿瘤在病种、诊断、治疗方案、预后、生理和心理上与成人肿瘤不同,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儿童肿瘤集中在造血系统、中枢和交感神经系统、间叶组织;多源于胚胎残留组织和中胚层,从未成熟的细胞发生,少见上皮来源的肿瘤。而成人肿瘤多来源于已成熟细胞转变,上皮来源的肿瘤多见。随着儿童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分子靶标对儿童肿瘤的诊断、预后及治疗决策起着重要作用。本次卫星会的两位讲者都来自我们国内的儿科顶尖单位,讲课老师结合目前的实际工作应用及新靶标进展,相信会给大家带来许多收获。

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病理科的管晓星博士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给大家分享了FISH技术在儿童常见实体肿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及检测经验。管博士介绍,日常工作中用到35种FISH探针,涉及到的病种主要有: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脂肪母细胞瘤(病)/多形性腺瘤、圆细胞/粘液型脂肪肉瘤、肾母细胞瘤等。特别是神经母细胞瘤的分子检测,占比超过一半,涉及到MYCN扩增、TERT断裂、1p36缺失、11q23缺失等靶标。这些靶标对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起着重要影响,如MYCN扩增患者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比例仅为29%,而阴性者却高达74%;相似地,11q异常患者为35%,阴性者为68%;1p缺失患者为38%,阴性者为74%。所以,这些靶标的准确诊断对临床的预后判断及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管博士首先介绍了神经母细胞类肿瘤的FISH实践应用,结合国际神经神经母细胞瘤危险度协作组分子诊断共识,指出MYCN的五种结果判读情况:(1)MYCN正常(normal):MYCN基因信号与参考基因信号比例均衡;(2)MYCN获得(gain):MYCN基因信号显著多于参考基因信号且比值未达到4;(3)MYCN扩增(amplification,homogeneous):MYCN基因信号与参考基因信号比值>4;(4)MYCN扩增(amplification,heterogeneous):同时存在扩增和非扩增的肿瘤细胞;(5)无法判读。医院累计例MYCN检测样本中,正常为例(75%)、获得为例(13%)、扩增为例(12%)。

而神经母细胞瘤1p缺失也有不完全相同于MYCN的判读标准:(1)正常:目标基因与参考基因比值均衡;(2)失衡:目标基因信号点显著少于参考基因且多数肿瘤细胞大余一个目标基因信号点(如2/3,2/5,3/5等),是否缺失需其它方法验证;(3)缺失:目标基因信号点显著少于参考基因且多数肿瘤细胞仅余一个目标基因信号点(如1/2,1/3,1/5等);(4)获得:目标基因信号点显著多于参考基因但未达4倍;(5)无法判读。医院累计例1p检测样本中,正常为例(78%)、失衡为57例(11%)、缺失为54例(10%)、获得为6例(1%)。

在例11q缺失检测样本中,失衡为36例(7%)、缺失为例(19%)、获得为9例(2%)、扩增为1例(0.2%)。而11q异常与NB、GNB-nodular、GNB-intermixed、GN-maturing等组织学分类(化疗前)也有关联,见下图。

管博士也介绍了例TERT断裂探针的检测结果,及与患儿年龄相关性。见下图。

横纹肌肉瘤(RMS)为儿童的常见恶性肿瘤,占所有儿童肿瘤的8%;组织学可分为胚胎型(ERMS)、腺泡型(ARMS)、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RMS)。管老师也特别指出,FKHR断裂探针在横纹肌肉瘤中容易出现1红1绿1黄之外的其他阳性类型。医院的例数据。

管博士也介绍了尤文肉瘤及尤文样肉瘤的靶标检测,如EWSR1断裂、BCOR断裂、CIC断裂等。特别说明,部分病种做EWSR1断裂探针还不够,还需检测其融合伙伴基因。比如,在拟诊断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时还需加做WT1断裂探针才得以确认,并列举了两个病例,如下图。还比如,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EMC)EWSR1-NR4A3融合、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EWSR1-CREB1融合、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CCS)EWSR1-ATF1融合、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EWSR1-CREB3L1等。管博士分享了自身科室的相关FISH数据,这些数据不同于国外文献,是来自我们中国的,也给国内同行提供了很重要的真实世界参考。

接着,来自医院的陈莲教授与大家侧重分享了儿童肿瘤的靶标新进展。陈老师指出,儿童肿瘤的组织学发生特点与成人不同,是胚胎细胞发生分化、从而形成成熟组织的过程发生了异常,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儿童的体细胞突变频率远低于成人,遗传遗传学异常比较简单单一。

陈老师结合文献,提炼了最近发现或确认的一些新靶标。第一个是NTRK基因家族(NTRK1、NTRK2、NTRK3),分别位于1q22、9q21、15q25,对应编码蛋白TRKA、TRKB、TRKC。NTRK基因可以与其他基因发生融合,导致TRK激酶的高表达或者TRK激酶活性持续升高,最终可能引起肿瘤的发生。且例举了NTRK基因融合的相关儿童肿瘤类型,如下图。

陈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3岁男孩左大腿肿物2周的病例,MRI显示左大腿下段前内侧肌肉内见类卵圆形肿块,界清,3.2cm×1.8cm×2.3cm,T1WI和T2WI信号较肌肉高,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首先怀疑是血管瘤。做了免疫组化,Desmin、MyoD1、Ki-67、Myogenin,接着怀疑是横纹肌肉瘤。但是,NGS检测发现存在LMNAexon5与NTRK1exon12发生融合,最后病理诊断为“LMNA-NTRK1基因重排间叶性肿瘤”,此病人可适用于靶向药物拉罗替尼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我司已研发出NTRK1/2/3相关产品,并取得了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zz/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