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康复中心,通过引进康复人才,添置康复设备,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规范、个性化的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最大程度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使患者得到专业治疗。
不少脑损伤的婴儿在呱呱坠地后,家长们并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异常,特别是那些轻型的脑损伤儿童更容易被忽视。即使有的能引起家长和临床医生的注意,但也没有明确的诊断,甚至会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如佝偻病、缺钙、锌、营养不良、软骨病等等,这样就使婴儿错过了早期诊断,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其实,脑损伤儿童在早期所表现的运动异常、姿势异常以及进食异常等,只要细心的观察,就不难被发现:易惊、易哭吵、睡眠不安;全身乏力、四肢发软或发紧;喂奶困难、吞咽困难或易呛奶;婴儿的囟门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穿衣时肢体僵硬,上肢难入袖口,换尿布时难以分开大腿,洗澡时双手握拳,四肢僵硬;抱举时足尖朝下,呈足尖站立姿势,像双足跳芭蕾舞样,有的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样
在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最主要的观察重点总结如下:1个月吸吮无力或拒乳;过度安静、不哭,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易惊跳,尖叫或烦躁不安;手脚经常“打挺”,“很有力”的屈曲或伸直或很软如布娃娃2个月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不注视人脸或物体3个月不能抬头,不会逗笑,不会发音,斜视及眼不追视,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4个月手仍然紧握拳不松开,拇指紧紧贴着手掌内收;不会翻身5个月俯卧位时手臂不能支撑身体,不会伸手抓物6个月扶站时下肢呈剪刀样,不能独坐,叫名无反应7个月不能发“ba,ma”音8个月不会坐9个月不会爬,头和手频繁抖动10个月不会用手指捏小物品,对成人语言反应差此外,智力语言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若发现以上几种异常患儿,医院门诊楼三楼康复科及时就诊。
需要康复的患儿,其治疗一般分为:功能训练、针灸、推拿、电疗、营养脑细胞药物的应用。
3个月之前是超早期治疗,6个月之前是早期治疗,3-9个月是最佳治疗时期。脑损伤及脑瘫患儿的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治疗,十分关键。
儿童康复治疗大厅
主要开展治疗项目及作用:
推拿按摩:采用疏通矫正手法进行按摩,包括循经推按、穴位点压、异常部位肌肉按摩、姿势矫正。
循经推按:可以疏通全身的经络,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皮肤、肌肉的营养,能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运动,强筋壮骨,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肢体活动。穴位点压: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异常部位肌肉按摩:可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对肌力低下部位,用重着手法,以提高肌力。姿势矫正: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舒筋通络等作用。
运动疗法:抑制异常运动、姿势模式,促进正常运动发育。运动疗法的要点主要包括头部的控制、支撑抬起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膝手位和高爬位的训练、站立和立位训练、步行训练和实用性训练等。
针灸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血液循环,促进脑代谢,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提高脑瘫患儿智力、促进脑瘫患儿语言、听力发育,适用于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脑外伤后遗症、智力低下、提高肌肉兴奋性、腰部无力、脑炎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流涎、遗尿、厌食、腹泻、痿症、痛证、等小儿常见疾病、同时也可以增进食欲,增强患儿体质,提高免疫力。
作业疗法:主要是针对上肢功能障碍,增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力及耐力,改善上肢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如抓物、对捏、玩耍、个人卫生(洗脸、刷牙、梳头)、吃饭、穿脱衣服、如厕、写字等。作业疗法对功能障碍患儿的康复有重要价值,可帮助患儿的功能障碍恢复,改变异常运动模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缩短其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过程。
物理因子治疗在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脑循环:能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大脑细胞膜的电兴奋性达到减轻和修复脑损害的目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具有生物反馈、认知再学习、促进本体感觉恢复的作用,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促进病人达到越来越高的目标。痉挛机:交替电刺激,降低肌张力。肌兴奋治疗: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有效加强了神经的传导功能,提高肌肉力量。经颅磁刺激治疗:扩张脑血管,促进血循环和建立侧枝循环的作用;对损伤的脑细胞可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其修复能力,促进智力发育。纠正精神活动紊乱,改善认知功能。科室服务宗旨:让不会坐的孩子能坐起来,不会站的孩子能站起来,不会走的孩子能走起来,一切为了孩子康复,一切为了孩子未来,让我们奉献爱心,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使脑瘫、智障儿童尽快康复回归正常人群,减轻社会、家庭负担,造福残疾人,为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祝愿所有残疾儿童早日康复,成为生活自理、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