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至5岁开始发病,10来岁时失去行走能力。常年与轮椅为伴,并逐渐全身瘫痪,大多数患者在20至30岁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短暂的四分之一人生,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病魔:
逐渐丧失行走能力却无药可医
熙熙,曾经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图:熙熙读书时获得的奖状,依旧整齐的贴在墙上)
3岁那年,熙熙妈妈发现了“不对劲”:儿子挺着肚子走鸭步,走得不稳容易跌倒……当时,她以为儿子缺钙。多地辗转求医后,医院被确诊为DMD,属基因突变所致。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根治手段,孩子的寿命一般只有20岁左右。”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全家人都陷入悲痛中。
(图:爸爸为熙熙制作的便盆椅)
因为无药可医,熙熙的肌力一点点衰退,逐渐不能跳,不能跑,不能行走,甚至不能翻身。如今,16岁的熙熙已完全丧失了行走、自理的能力,咳痰需要妈妈拍、吃饭需要奶奶喂、排便要用爸爸特制的便盆椅……
现在,一日三餐,熙熙总是刻意少吃,他说:“吃太多了,爸爸妈妈就抱不动我了。”
(图:熙熙严重侧弯的脊柱)
常年的瘫痪还让熙熙的脊柱严重侧弯,只要躺下一会儿就浑身难受,因此,他的睡眠时间也越来越短,更要命的是,无论是遇到肌肉痛麻还是呼吸困难,靠他自己的力量都无法挪动半分,七八平方米的卧室成了熙熙全部的世界。
“别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而我们却害怕孩子长大。”熙熙妈说。
极高的死亡率,加上极短的生存时间,让每个DMD患者一确诊,就预见了生命的终点。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患者要忍受身体病痛的折磨,患者家庭还要忍受着死亡倒计时的煎熬。
死亡:
患者父母难以直面的话题
几乎每个DMD患者的父母,脑海中都曾有过这样的画面:总有一天,会亲手送儿子离开这个世界。是否跟孩子们直面“死亡”这个问题,是他们正在面临的难题。
小杰就这么“坐着”已经8年了。
12岁失去行走能力时,小杰还是个喜欢幻想的男孩,期待着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随着时间,小杰的肌肉一天天地萎缩,双腿小腿关节只能呈90度弯曲,心肺功能也越来越差,常常会咳痰咳不出,厚一点的被子都会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吸痰机和呼吸机已成为小杰迫在眉睫的需求。
“我们家小杰已经20岁了,对于DMD患者来说,他能活到现在已经很幸运了”小杰妈妈说。但是,关于“死亡”,她还没想好该如何告诉儿子。
除了家人的陪伴,网络给孤独的小杰打开了新世界,他加入了病友群,认识了许多病友,也目睹了病友的不断离世。对于“死亡”含义,小杰似乎更为明白。
对于DMD患者来说,生命来来往往,哪有来日方长……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