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是手麻,没太当回事,现在怎么手上肌肉瘪下去一块?而且手指伸不直了!”家住邳州的35岁王阳(化名)7月30医院手外科专家诊室里,边说边用右手比划着。
当天坐诊的手外科三病区陈步国主任,在仔细看了王阳右手的症状后,给出了初步诊断结果,而这个结果,是王阳如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不是颈椎病吗?”
王阳说,大约在一年前,他的右前臂、右手出现了麻木感,本以为是颈椎出了问题,所以没太当回事。后来不适感加重,医院进行理疗,也去过一些诊所针灸、拔罐,可这些疗法并未见疗效。
6月份时候,王阳的右手不适感明显加剧,右手冰凉、肌肉萎缩、麻木、活动受限,拿筷子都费劲……于是,医院找专家给仔细看看,这好端端的右手,究竟是怎么了。
“你这很可能是右侧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什么?什么病?”
听完陈步国主任的初步诊断结果,王阳竟重复不下来这个病的名字,“这是个什么病?从来没听说过啊……”
“你看看,你现在是‘爪形手’,手指伸不直,大鱼际萎缩,尺侧部麻木,小鱼际也开始萎缩,代表臂丛上的神经根很可能被一些因素压迫,一旦受压迫,手就要出问题……”陈步国主任耐心地讲解着,王阳似懂非懂地认真听着。
科普博士上线:
颈肩背痛、手麻痛、手部肌肉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这类疾患常常被误认为是颈椎病或神经内科疾病,实际上很多患者的症状是因为颈神经根出椎间孔后受到颈部的肌肉、变异的骨骼或异常束带的压迫而产生的。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胸廓出口综合征或臂丛神经血管受压症,又称之为椎间孔外神经根卡压综合征。
王阳的病情经进一步检查发现:右手“爪形手”畸形,手部各内在肌萎缩,大鱼际近端肌肉萎缩明显,右前臂及右手尺侧感觉减退,偶有针刺样疼痛,肌力减弱,温度较健侧稍低。
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肩外展、斜角肌挤压试验阳性,右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SNAP波幅降低,右正中神经CMAP波幅降低,右尺神经、正中神经F反应潜伏期延长,考虑近端神经(臂丛下干)部分损害可能。
专业的检查结果,更加支持了陈步国主任门诊时看了一眼便做出的判断。于是,医院手外科专医院坐诊、手术,王阳决定请徐雷教授和陈步国主任联合手术,为自己的右手彻底“治治病”!
一场高风险的手术开始了,对于本次手术的医生团队来说,虽极具挑战,但更充满信心。徐雷教授和陈步国主任联合主刀,吴尧医生和吴贞志医生同步配合,随着患者右侧锁骨上一道长约7cm的横行切口被切开的一刹那,手术正式进入高风险阶段。因为手术的难点不仅仅是解除神经压迫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此类疾病锁骨下动脉被抬高,术中易损伤。
当前斜角肌起点处交叉纤维被切断后,病因发现了,手术专家们经显微放大镜探查发现,患者锁骨下动脉被抬高明显,搏动减弱,纤维束带卡压明显,为了彻底松解卡压而不伤及动脉,手术团队的专家们每动一刀都格外谨慎。此刻,时间像凝固了一般,仿佛整个手术室只听得见呼吸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了患者锁骨上的方寸间……
谨慎,再谨慎,专家们彻底切断了卡压臂丛神经下干的小斜角肌,松解臂丛神经下干周围纤维束带,解除卡压后,见臂丛神经下干及锁骨下动脉下沉明显,锁骨下动脉搏动有力!一个半小时后,伤口缝合完毕,手术一切顺利!
“神经根就像一根管子,它下面的一块肌肉把神经根顶得抬起来了,不在原来的正常解剖位置了,而上面一块肌肉又把动脉给往下压,刚好又压在了神经根上,等于是原本圆形的管子被上下挤扁了,通血差,手冰凉,所以导致了患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陈步国主任生动地讲解道。
科普博士上线:
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表现常见于中年妇女,20-40岁占80%,少见于男性。神经受压症状有疼痛,感觉异常与麻木,常位于手指和手的尺神经分布区。晚期有感觉消失,运动无力,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4-5指伸肌麻痹形成爪形手。若因诊断不明确导致延误治疗,大多数是不可逆的。
“一直以为是颈椎病,谁知道是臂丛神经受压迫,亏着有你们,要不然我的手再耽误下去更不好治了!”术后的王阳兴奋地握着陈主任的手,不停地表达着感谢。王阳说,手术后明显感到手部力量增强,麻木感减轻,效果非常明显,这次总算找到病根了!
目前,王阳已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相信不久的一天,他的手部肌肉将更加强壮有力。
病例提供:手外三医生吴尧
往期回顾:
医院徐雷教授医院周围神经损伤中心盛大揭牌
20层高升降梯坠下,神经损伤不能屈肘,仁慈手外Oberlin手术重建功能
文案
张晓培编辑
杜超策划
王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