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属痹症的范畴,多因年老体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经脉痹阻或跌扑损伤,瘀血留内,气血不行,经筋作用失常而导致本病”。简单说肩周炎其实就是一块冰。这块冰在肩膀那,把这里的血、气及各种营养物质都给冻着了,它们往前走不了,堵在那了。中医说痛是怎么来的?不通就会痛,通了就不痛了。所以,要让这块不痛,就要把冰给化掉。西医药治疗虽能迅速止痛,但复发率较高。中医推拿手法治疗一般需要较长的过程,患者难以坚持,而影响其疗效。针灸治疗不仅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安全性极高,而且可以治愈疾病。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辩证方案
1、局部肩痛,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
病因: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穴位
肩髃肩髎肩贞肩井臑俞中渚阿是穴(疼痛点)
操作方法
用30号1-2寸毫针针刺患侧所选穴位,每次取2-4穴,针刺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留针。
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采用温针灸,将艾段套在针柄上点燃下端,每穴灸3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肩部剧烈疼痛,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
病因: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穴位
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疼痛点)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足三里
操作方法
所有穴位均温和灸10-20分钟(局部温热为度)后,选用1-2寸的针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局部针刺样剧烈疼痛
病因: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穴位
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疼痛点)血海曲池合谷
操作方法
选用1-2寸的针针刺,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及合谷平补平泻,血海、曲池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肩部酸痛麻木,局部肌肉挛缩
病因: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穴位
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疼痛点)气海关元足三里
操作方法
选用1-2寸的针针刺,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及合谷平补平泻,气海、关元、足三里补法(配合艾灸),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大间穴小间穴中间穴浮间穴侧间穴外间穴木穴脾肿穴心常穴三眼穴木炎穴还巢穴太阳穴复原穴五虎穴止涎穴制污穴指驷马穴妇科穴指五金肺心穴二角明穴胆穴指三重穴指肾穴火膝穴开脾穴偏肩穴指三黄穴踝灵穴失枕穴水源穴分水穴定喘穴火龙穴火星上穴火星下穴人阳穴地阳穴天阳穴往期手掌部位(穴位):土水穴重仙穴重子穴灵骨穴手解穴大白穴上白穴中白穴下白穴腕順穴水清穴三河穴骨关穴木关穴三齿穴土水穴三叉穴上高穴手解穴其门穴往期下臀部位(穴位):其角穴其正穴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火腑海穴手五金穴肝门穴肠门穴肝灵三穴心门穴人士穴地士穴天士穴曲陵穴分金穴往期上臂部位(穴位):心灵三穴合金穴内金穴首英穴后椎穴富顶穴后枝穴建中穴肩中穴肩峰穴上曲穴下曲穴背面穴地宗穴人宗穴李白穴往期上臂部位(穴位):云白穴李白穴落通穴支通穴神肩穴三神穴水愈穴花骨一穴花骨三穴花骨二穴上瘤穴花骨四穴火包穴妇灵一穴五花穴木妇穴门金穴火主穴木留穴木斗穴火散穴火菊穴水仙穴水相穴正士穴正宗穴三重穴二重穴四花中穴四花上穴腑肠穴四花副穴四花下穴上唇穴四花里穴四花外穴下唇穴侧三里穴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中若涉及配方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转发到朋友圈吧
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