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河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河北省委、省政府表彰了名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个先进集体。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实绩过硬、事迹感人的先进典型,今天,我们就通过8个故事,与大家一起来分享脱贫攻坚战中的感动瞬间......01倒下之前,他刚在电脑上录完
最后一位村民的脱贫信息
他走了
生命永远定格在47岁
驻村扶贫5年
倒下之前
他刚刚在电脑上
录完最后一位村民的脱贫信息
他叫赵奇伟
河北6.1万名驻村帮扶干部中
普普通通的一位
年来到
河北蔚县下宫村乡留家庄北堡村
开始扶贫
年11月17日
他因突发脑干出血
倒在脱贫攻坚一线
赵奇伟生前参加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蔚县宣传部供图
“为村小学二年级学生上手工课。”
“走访了解近期居民居住情况、
收入情况及子女外出务工
收入情况。”
这是赵奇伟生前记录在
工作手册上的内容
4月26日
记者在蔚县留家庄北堡村看到
一本本
河北省精准脱贫驻村干部工作手册
一张张泛黄的纸张
记录了赵奇伟五年的扶贫时光
赵奇伟的工作手册。蔚县宣传部供图
“第一次见到奇伟时,
他戴着眼镜,身材消瘦,
说起话来文质彬彬,
我就知道他一定是个
稳重可靠的伙伴。”
驻留家庄北堡村工作队队员张武
告诉记者
赵奇伟注重“文化扶贫”
驻村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
文艺特长
以编“村歌”、唱京剧、扭秧歌
为载体
深入到群众当中
组建了村里第一支秧歌队
并向上级争取了乐器
健身器材,演出服装等
大大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赵奇伟(左二)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情况。蔚县宣传部供图
“百姓的事大如天,
驻村就要为百姓办实事。”
这是赵奇伟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
赵奇伟了解到
村民曹峰的孩子患有
白血病
便与村委会
和驻村第一书记一起
多方奔走
发动党员和村民
为孩子捐款近5万元
同时
他还在网络平台发起
公益筹款
为孩子捐款5万多元
让孩子的病情
得到治疗并好转
“奇伟老师是个好人,
不光为我们家筹来了治病钱,
还经常来家里看望孩子,
时刻 别看它不会说话可村民们都能听懂它的声音一听到它的喇叭声大伙就知道孙书记来了别看它的个头小可本事并不小帮村民运肥料、运秧苗、运果蔬、运工具帮忙捡废品、倒垃圾、给散养的柴鸡送去剩菜杂果夏天值班三轮车就是孙国亮的床铺劳累了三轮车就是孙国亮的躺椅……孙国亮和村民合影。 这辆小三轮陪孙国亮在四十亩滩度过了5个难忘的春秋车轮不停,劲头不减06
“在我困难的时候,
乡亲们帮助过我”
公司开业短短几天就卖出了十几万元的产品这样的成绩让刘继台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年的中秋节还没到,就预订出60多万元的产品,年底实现万元的销售额,没问题。”刘继台是河北省顺平县刘家营村的村委会主任他所说的“公司”是“顺平县柏树山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公司的资金来源有47万多元来自全村79户村民的“入股”其中包括村里的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户 在只有户人家的刘家营村有79户参与“入股”在刘继台看来这是村民们对村委会和他本人的莫大信任 刘继台(左二)在分拣车间向工人们了解产品情况。郭庆敏摄 熟悉刘继台的人知道这是他的第N次创业和原先不同的是这一次刘继台的身份成了“村主任”企业也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成了“村民们的企业”4岁那年刘继台因神经性肌肉萎缩落下终身残疾后来又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刘继台说,“在我困难的时候乡亲们帮助过我我不仅要自强自立还要尽己所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年9月村委会选举并不是“候选人”的刘继台被群众以“另选他人”的方式推选到“村主任”的岗位 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立军讲述刘继台帮助他的故事。郭庆敏摄 刘继台便下定决心:自己依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人既然村民相信自己就要勇于担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刘继台(右)和驻村第一书记李强在商讨企业如何加快发展。郭庆敏摄 去年6月底公司正式开业。“我们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运营。”刘继台说村民通过就业、出售农产品入股分红等形式实现增收又一批产品正在装车,准备给客户送去。郭庆敏摄 目前刘家营村的所有贫困户均已实现稳定脱贫“下一步,我们打算建设冷库、饲料厂,开发方面粥、果脯、酸枣叶茶等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其他村一起富起来。”刘继台说。07“元!
今天我俩发工资了”“元!今天我俩发工资了!我生病休假2天,发了元,老闫发了元。”看着手机短信,52岁的荆秀云高兴地说。荆秀云和丈夫闫富来自康保县闫油坊乡北乔家村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荆秀云家有20亩旱地只能种植莜麦、胡麻、土豆十年九旱靠天收最好的年景收入也超不过元“有时连种子、化肥等成本都收不回来。上有多病老人,下有孩子上学,最困难时连酱油都不舍得买。”荆秀云说荆秀云夫妇正在康保乾信牧业肉鸡加工车间工作场景。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高振发通讯员巩长柱摄年乾信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康保建成投产这是一家集饲料生产、鸡苗孵化肉鸡养殖、肉鸡屠宰深加工、有机肥生产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食品加工企业年5月康保县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建了“智能就业服务系统”实现了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双向选择、精准对接,走出了一条就业扶贫新路径荆秀云夫妻二人就是通过这个平台的搭桥来到了乾信牧业,当上了工人“现在可好了守着家门口能照顾老人孩子,花销又小“我们俩人每月工资八九千元现在每天在家吃饭睡觉都是舒心的。”荆秀云说08搬进了新居
每天都充满“小确幸”
搬进新家的冯学成和妻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河北日报记者张晶摄转动钥匙、开足马力“修理工”冯学成骑着电动三轮车又出发了冯学成是去附近小区修理门锁这是他现在的工作日常虽然忙碌却很满足他用一句时髦话来形容现在的生活“每天都充满‘小确幸’”可这些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搁以前他想都不敢想冯学成的家原在漳河左岸的大名县黄金堤乡东赵庄村过去他常年在外打工妻子赵爱青在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三个孩子种着家里的四亩薄田日子过得不算宽裕但勉强能过得去年冯学成的父母相继患了癌症为给老人看病他不能外出打工挣钱还欠了20多万元的外债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眼看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紧冯学成天天愁容满面:这穷日子何时能到头?年大名县正式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漳河河堤内饱受水患威胁的黄金堤乡、万堤镇、铺上镇、大名镇的32个村庄实施搬迁搬迁人口共计人其中像冯学成一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人更让冯学成想不到的是他不仅可以“挪穷窝”还能“换穷业”生活逐渐有了起色冯学成脸上又重新露出久违的笑容年9月底冯学成拿到新房钥匙分到了金乡水岸社区一套三室两厅、平方米的单元房第二年底他就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居成了这个社区首批入住的居民为彻底告别过去的穷日子他还带头拆掉了老家的房子新生活带来了新气象闲不住的冯学成利用空余时间跟工地的修理师傅学了修门修锁的手艺现在成了社区里的大忙人社区谁家门锁坏了都找他他的月收入也增长到了0多元在社区党总支的帮扶下赵爱青也到社区物业公司保洁部上班月收入多元一家人顺利地脱了贫日子越过越好“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只要不懒奔小康的梦想就在脚下。”冯学成的话道出了大名县名搬迁群众的心声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也将拥有像冯学成一样的“小确幸”8年间
这样的瞬间还有很多
盘点奋斗路,我们信心倍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
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脱贫攻坚精神催人奋进
激荡人心的历程
让燕赵儿女
更加凝心聚力
团结一心
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长城网综合
责编:房淑婧苏浩军
编辑:陈兆月吴云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