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横纹肌肉瘤(RMS)中存在着ALK基因扩增、突变及蛋白表达增加。
ALK在RMS中过表达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予以明确。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已被证明是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疾病的有效临床靶点。最近的研究表明,ALK在小儿横纹肌肉瘤(RMS)中过表达,因此研究者推测,该激酶可能是该肿瘤的治疗干预的合适候选。
有研究表明ALK蛋白在ARMS(腺泡型)中的阳性率比ERMS(胚胎型)高,前者为50%~92%,后者仅为15%~39%。ALK在ARMS中扩增的频率为6%~17%。有研究报道在RMS中ALK基因拷贝数增加发生频率与蛋白过表达呈正相关,预示着肿瘤扩散及不良预后。ALK在RMS中的突变同样发生在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中,但发生频率较低,约2%。
评估了ALK在儿科RMS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物(PDX)中的表达,并在体内外评估了对ALK抑制剂的敏感性。结果,基本上所有RMS系在体外均对crizotinib、nfp-tae或LDK-敏感,分子分析显示sirna介导的ALK表达降低抑制了RMS细胞的增殖。
然而,使用ALK激酶抑制剂的体内PDX研究表明,当单独使用或与标准治疗(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环磷酰胺)联合使用时,没有抗肿瘤活性。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克唑替尼实际上加速了这些肿瘤的体内生长。
尽管ALK在体外似乎是RMS的相关靶点,但在体内靶向该激酶并不产生治疗效果,因此在考虑在儿科RMS患者中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非常谨慎。
_____原文链接:
ALK与儿童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魏婵娟综述赵强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