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资治通鉴》导读尔雅答案课后习题答案1.1.11“史学两司马”指的是?(A)A、司马迁、司马光B、司马迁、司马相如C、司马相如、司马光D、司马相如、司马懿2《资治通鉴》属于哪种史学体裁?(B)A、纪传体B、编年体C、纪事本末体D、纲目体3梁启超称《资治通鉴》为“皇帝教科书”。(√)1.1.21以下哪个不属于宋太祖结束武人政治的策略?(C)A、收夺武将权力B、加强中央政府对财政的管控C、鼓励武将饮酒D、加强禁军力量2赵匡胤称帝之前是什么身份?(D)A、北汉禁军将领B、地方军阀C、北汉宗室D、后周禁军将领3五代时期的混乱可溯源至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1.1.31科举制从哪个时代开始成为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C)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2与之前的王朝相比,宋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更注重和哪类群体结盟?(A)A、文人B、武将C、外戚D、宦官3在唐朝,只要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1.1.41以下哪部书,不是编纂于宋太宗时期?(C)A、《太平广记》B、《太平御览》C、《册府元龟》D、《文苑英华》2在被定名为《太平御览》之前,这部书叫什么?(D)A、《太平广记》B、《太平寰宇记》C、《文苑英华》D、《太平总类》3为宣传宋真宗认真读书的事迹,宋代文臣编造了“苍鹤来朝”的故事。(×)1.2.11以下关于《册府元龟》的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是一部长达千卷的大类书B、和《太平御览》一样包罗万象C、是宋初四大类书之一D、编成于宋真宗时期2关于《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的关系,下列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资治通鉴》是《册府元龟》的续编B、从政治与文化的角度看,《册府元龟》的编纂可以被视为是《资治通鉴》成书的铺垫C、两部书都曾初名《历代君臣事迹》D、两部书都致力于以史为鉴3《册府元龟》的特点与宋真宗作为继承型君主的身份有很大联系。1.2.21《资治通鉴》的书名是谁取的?A、宋神宗B、司马光C、宋真宗D、赵普2以下那个历史事件,可以在《资治通鉴》中找到?A、齐桓公“尊王攘夷”B、汉武帝征伐匈奴C、李白创作诗歌D、赵匡胤“陈桥兵变”3《资治通鉴》没有提到杜甫的姓名。1.2.31以下哪个不是《资治通鉴》的成书背景?A、文治导向的确立B、人们相信“以史为鉴”C、当时人读不到《史记》、《汉书》D、宋朝政府整理、编纂书籍的传统2对现状的思考会影响司马光看待历史的眼光。1.31以下哪部书,从司马光童年时代开始就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A、《左氏春秋》B、《资治通鉴》C、《册府元龟》D、《史记》2以下哪个因素不是《资治通鉴》难以独立完成的原因?A、需要大量的稀有图书、档案资料B、需要大量的人力C、需要大量的物力D、司马光对自己的史学能力缺乏自信3苏轼首先向世人讲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1.41哪位皇帝把《资治通鉴》的编修变成了官方行为?A、宋真宗B、宋仁宗C、宋英宗D、宋神宗2以下哪一项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是错误的?A、司马光早年作品《历年图》很可能是《资治通鉴》的提纲B、《资治通鉴》前八卷的初稿在宋仁宗时期就变编成了C、《资治通鉴》蕴含了司马光对当前政治的思考D、苏轼也参与了《资治通鉴》的编修3以下哪个不是司马光顺利编修《资治通鉴》的条件?A、司马光具有很高史学素养B、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好朋友C、司马光具有很丰富的政治经验D、司马光对宋英宗继位有功4《资治通鉴》所有编修工作是从宋英宗继位以后才开始的。5《资治通鉴》大部分内容是司马光居住洛阳期间定稿的。2.11以下哪种关于《春秋》的说法是错误的?A、被中国古人认为是编年体史书的滥觞B、以鲁国国君在位情况为纪年标志C、是《资治通鉴》的续写对象D、共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年历史2以下哪部著作不是用来解释《春秋》的?A、《公羊传》B、《谷梁传》C、《左传》D、《邺侯家传》3《资治通鉴》是接着哪部著作往下写的?A、《春秋》B、《左传》C、《公羊传》D、《汉纪》4关于《左传》和《春秋》的关系,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左传》的叙事上限超出了《春秋》的范围B、《左传》的叙事下限超出了《春秋》的范围C、《左传》是接着《春秋》往下写的D、很多学者认为《左传》是用来解释《春秋》的5《左传》记载的最后一个历史事件是什么?A、知伯伐郑B、三家灭知伯C、三家分晋D、鲁悼公之死6《春秋》三传中补充了很多历史事迹的是《公羊传》。7《左传》记载了孔子的去世。8《左传》中提到的荀瑶是知伯的下属。2.21《资治通鉴》第一句话涉及以下哪个历史事件?A、三家灭智伯B、三家分晋C、陈桥兵变D、晋文公请隧2关于《资治通鉴》的第一句话,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通观下文,《资治通鉴》采取了倒叙法B、这句话缺少主语C、这句话抄自《左传》D、这句话暗含批判意义3《资治通鉴》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介绍三家灭智伯?A、司马光忘了B、为了突出对破坏秩序的周天子的批判C、为了突出对三家诸侯的批判D、为了丰富《资治通鉴》的文学色彩4《庄子》所说“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描述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现象?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汉5在司马光看来,晋文公不敢违抗周襄王的基本原因是什么?A、周襄王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B、晋国已经开始衰弱C、礼法仍然具有约束力D、其他实力派诸侯的反对6三家分晋是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标志性事件。7人人遵守秩序、礼制是儒家的传统观念之一。8战国时代的齐国国君姓姜。9古人所说的“代德”,指的是新君即位。2.31《资治通鉴》为什么用倒叙法补充三家灭智伯的故事?A、与《左传》的结尾相衔接B、为三家分晋作铺垫C、补充司马光遗忘的段落D、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2故事结尾提到的辅果是谁?A、辅国B、智国C、智果D、絺疵3智果反对立荀瑶为嗣的核心理由是什么?A、荀瑶无能B、荀瑶无德C、荀瑶长得丑D、荀瑶缺乏行动力4根据《资治通鉴》的说法,赵简子择嗣的标准是什么?A、能力高下B、嫡庶之别C、做事是否谨慎、踏实D、年龄大小5关于“城不浸者三版”,下列哪个翻译是比较符合原意的?A、城里还剩三块板没浸湿B、城墙上还剩三块板没浸湿C、整个城被淹得只剩三块板了D、水再高六尺,城就淹没了6智伯行水时,和魏桓子、韩康子的相对位置,从左至右应该是。A、魏桓子、智伯、韩康子B、韩康子、智伯、魏桓子C、智伯、魏桓子、韩康子D、智伯、韩康子、魏桓子7故事里提到的安邑,属于哪个家族?A、智氏B、魏氏C、韩氏D、赵氏8智伯行水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船只。9絺疵请使于齐的目的是为了联合齐国,共同消灭赵氏。2.41关于《史记》中赵氏立嗣的故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强调了赵毋?的品德B、强调了赵毋?的才能C、强调了赵毋?的外貌D、强调了赵毋?的勇敢2司马光根据哪部典籍编写了赵氏立嗣的故事?A、《史记》B、《战国策》C、《左传》D、《韩诗外传》3关于“才”和“德”,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司马光认为“才”和“德”是两个层面的问题B、普通观点认为,无论有“才”还是有“德”,都可以被称为“贤人”C、司马光认为有“德”者自然有“才”D、司马光认为,应该以“德”驭“才”。4通观《资治通鉴》中三家灭智伯的故事以及司马光的人才论,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哪个做人道理?A、可以接受才能缺陷,不能接受品德缺陷B、人无完人,无论“才”还是“德”,都不能过于苛求C、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时候可以牺牲品德D、只要有品德,才华不重要5根据“才”和“德”两条标准,司马光把人分为圣人、愚人、通人、小人四种。6司马光认为,用人之术,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3.11关于司马光的基本政治思想,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司马光极力维护秩序本身B、维护秩序意味着维护君主专制C、司马光是专制政体的拥护者D、秩序必须服从君主的需求2司马光反对“民为贵”的说法。3.2.11根据《资治通鉴》的描述,崔琰等人支持曹丕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A、曹丕有才华B、曹丕是嫡长子C、曹丕有品德D、曹植不诚实2在曹氏四兄弟中,崔琰与谁的关系最近?A、曹丕B、曹彰C、曹植D、曹熊3《资治通鉴》经常使用倒叙法叙事。4曹丕最初的竞争对手是曹昂。5曹植因写了《七步诗》而深受曹操的喜爱。3.2.21在描述曹丕、曹植竞争的过程中,以下哪种不是《资治通鉴》运用的手法?A、倒叙法B、选择性叙事法C、集中型叙事法D、人物传记法2通过对《资治通鉴》相应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察觉到,在魏王继承人争夺战中,司马光支持谁?A、曹丕B、曹彰C、曹植D、曹熊3通过对曹丕、曹植正面竞争的描述,《资治通鉴》暗示了曹丕具有以下哪种个性特点?A、品德高尚B、善于伪装C、才华横溢D、宽宏大度4在卞夫人看来,曹丕成为太子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A、曹丕是长子B、曹丕是她的儿子C、她努力教导的结果D、曹丕比曹植优秀5以下哪个不符合辛宪英的观点?A、曹丕得到自己被定为太子后反应是不恰当B、身为太子应该戒具谨慎C、得知自己被定为太子之后应该有哀戚之心D、魏国将在曹丕带领下繁荣昌盛6就为人而言,《资治通鉴》的作者对曹丕表示欣赏。7通观整篇“魏以五官中郎将丕为太子”章,《资治通鉴》在对待曹丕的问题上,体现出一种无可调和的矛盾性。8文中曹操的语言“怒不变容,喜不失节”,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3.31司马光支持曹丕的本质是。A、喜欢曹丕这个人B、支持有品德者C、不支持浮华的才子D、支持嫡长子继承制2曾有唐朝学者评论季札不肯出任吴国国君这件事,认为季札只顾自己的名声而忘却国家大义,不值得提倡。通过解读《资治通鉴》,我们可以知道,对于这种观点,司马光的态度应该是。A、赞同B、反对C、不置可否D、很难判断3通过对这个章节的解读,以下关于司马光政治思想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A、秩序重于个人B、秩序重于王朝C、秩序重于君主D、秩序应服从掌权者的利益4关于萧公权、柏杨对司马光政治思想的解读,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准确解读了司马光的核心思想B、准确指出了司马光思想上的缺陷C、把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投射到对司马光的解读中D、建立在全面检阅司马光著作的基础上5在司马光看来,规则属于工具理性。6司马光主张殷商王朝的王位应该有微子来继承,因为微子更仁义。4.11“萧规曹随”的“萧”指的是。A、萧条衰败B、一种乐器C、丞相萧何D、寒冬腊月的季节2挟书律于时期制定。A、秦始皇B、秦二世C、汉武帝D、汉惠帝3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是支持的。4司马光给宋神宗讲“啬夫利口”的故事,实际上批评的是支持变法的吕惠卿。4.21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A、大力发展经济,充实国库B、惩治贪官污吏,促进社会稳定C、民不加赋而国用足D、促进分配正义2写的《王荆公传》开启了为王安石翻案的风气。A、康有为B、梁启超C、胡适D、郭沫若3在经济问题上,司马光的看法与王安石是一致的。4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强调的是分配正义,司马光很好的认识到了这一点。4.31《通典》的编纂者是唐代著名官员。A、魏徵B、李延寿C、杜佑D、刘知几2范祖禹认为立国之基是。A、财富基础B、分配正义C、民心基础D、绝对权力3“泉贝”是货币的代称。4范祖禹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唐代部分最重要的助手。5范祖禹的《唐鉴》中的财富观念与《资治通鉴》一致,都是正统的儒家的财富观。4.41辅助编纂《资治通鉴》西汉部分的学者是。A、范祖禹B、刘恕C、刘邠D、王安石2王安石变法打乱了《资治通鉴》的编修进程。5.11为了争夺皇位,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人的是。A、李嗣源B、李从珂C、石敬瑭D、朱温2在哀牢夷设置郡县的是。A、汉武帝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明帝3《资治通鉴》中汉明帝收哀牢夷一则,其背后的观点是。A、劝谏君王应开疆拓土B、劝谏君王应充实国库C、劝谏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