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子安周大海
对于颈椎病(或者长时间面对电脑或伏案工作)引起的颈肩背部肌肉的紧张性疼痛、酸胀不适、麻木等症状,可以“比划”下面的四步“图述”(图例说明),学习和掌握颈椎病的自我(或者同事相互之间)推拿的治疗方法。
Step1寻找穴位
根据图例说明,在对应的部位用指尖用中等力度按压比较(找到穴位点按压时,可有较强烈的酸胀麻热痛的“得气感”),记住风池、肩井、天宗和阿是穴(或者用色笔在皮肤上标记)四个穴位的位置。
风池位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后方,(耳后)乳突部位后下方的凹陷处。
肩井在肩部中点,肩胛骨上方。
天宗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与第四胸椎平齐。
阿是穴是在酸痛部位轻压寻找的“压痛点”。用手掌或掌跟(大、小鱼肌)在穴位及其周围,可以发现局部肌肉因酸痛而痉挛发硬作为重点,用按、推揉的方法进行按摩,可使之松软缓解,起到缓解酸痛的效果。
Step2松解肌肉
对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颈椎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用有节奏的拍击、拿捏、按揉、拿揉等手法交替,以松解颈肩背部肌肉逐渐放松的同时,配合颈椎的旋摇活动,以调整颈椎微小错移。
拍击法用虚掌、掌根、掌侧小鱼肌来击打体表施术部位;拍击应平稳而有节奏,使整个掌、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含力蓄劲、力量适度,动作连贯而有节奏,以受击体表皮肤轻度充血发红为度。
拿捏法是拿法(用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或肢体)与捏法(用拇指与其余手指对称性挤压用力)的复合运用。拿捏法要有持久的对合力,用力要均匀、柔和,动作要连贯、有节奏。
按揉法是按法(用指、掌部位节律性地按压)与揉法(以指、掌部位做轻柔灵活的上下、左右或环旋揉动)的复合运用。按揉用力方向与受力体表面垂直,要有缓慢地节奏性,“按一揉三”(重按一下、轻揉三下),形成有规律的连续动作。
拿揉法是拿法与揉法的复合运用;是在拿法的动作基础上,做捏、提,增加湿度的旋转揉动。以拿为主、揉为辅,操作要流畅,动作不可呆滞。
四种推拿的基本手法,可根据施术范围的大小灵活掌握或交替使用。
Step3穴位推拿
松解手法宜在逐步放松的情况下用轻缓柔和的刺激性推拿手法,在颈项肩背部已经标记好的四组穴位实施操作,选用或交替使用不同的推拿手法刺激关键穴位及其周边肌群部位;可以有效地松解劳损、紧张甚至痉挛的颈肌(尤其是颈伸肌群),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链,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消除。
按揉法是穴位刺激的基本手法按法(用指尖部位有节律地垂直施力,达到所需的力量后,稍停片刻,然后松劲撤力;再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用力应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结束时则由重而轻,忌突发突止、暴起暴落)与揉法(用指尖指掌部位动作轻柔灵活的上下、左右或环旋揉动;压力要始终,以受术者舒适为度,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不可仅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的组合运用。
一指禅推法是术者用拇指端着力在穴位上、用前臂带动腕关节有节律地摆动,通过指端部位对穴位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刺激穴位。
推法是用拇指端或掌面着力、做短距离单向直线推动,着力部要紧贴体表,推进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平稳适中。
攘法是用手背部在体表进行连续的滚动;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比为3∶1。攘时不宜拖动、跳动和摆动,在移动操作时,移动的速度不宜过快。
注意:在推拿穴位的同时,术者用另一手扶持患者头部做轻柔地活动,引导颈椎旋摇、俯仰、左右活动配合,以达到调整颈椎节段异常位移或成角,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的功效。
Step4整理手法
主要采用拿法刺激双侧风池穴肩井穴,最后顺势用指、掌从肩井向两侧分推。亦可再重复第二步松解肌肉的基本手法,对对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颈椎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用有节奏的拍击、拿捏、按揉、拿揉等手法交替,以松解颈肩背部肌肉的放松。
以上四步治疗,每步约需4~5分钟的反复推拿,全部治疗过程约掌握在20分钟至半小时内完成。开始治疗时,推拿手法宜轻不宜重(免得治疗后反应过重),可以隔天推拿一次。随着经验结累,可适当加大推拿力度(以受术者舒适,可承受为度);以8~10次推拿为一个疗程。切忌在推拿过程中盲目施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如果觉得有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如果希望收到更多此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