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肝脏问题的症状以及病因分析

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最近一两年市场上不管是蛋鸡的饲养还是肉食鸡的饲养过程中,由于肝脏病变引起死亡的病例越来越多,发病也越来越频繁,给养殖朋友们造成了不小得经济损失。下面把引起鸡群肝脏病变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给大家做个简单的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临床上鸡群患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非传染性疾病时,肝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在临床死亡增多,生长缓慢,死亡剖检肝脏肿大、出血、坏死灶等。

一、细菌性的:禽霍乱、弧菌性肝炎、白痢、伤寒、大肠杆菌病(败血型)

1、禽霍乱:

禽霍乱造成鸡的死亡损失通常发生于产蛋鸡群,因这种年龄的鸡较幼龄鸡更为易感。16周龄以下的鸡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肝脏的病理变化常表现为二种形式:一种是肝表面现浅色条纹,由于肝脏局部缺血,而使肝表面散布有无数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另一种表现是,带有深色充血型的肝损害。除肝脏病变外,常伴有明显的肝体积肿大和组织出血,尤以心脏外膜及浆膜下出血最为明显,十二指肠呈明显充血或出血。毒力较低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不会使肝表面形成坏死灶。1月龄以内的雏鸡霍乱的病理性损伤常表现在肺脏,而不是在肝脏。肝、脾触片或心血涂片染色镜检、培养、病原性测定等项可作为禽霍乱的确诊依据。

2、白痢、伤寒:

鸡白痢:该病一般发生于三周内的雏鸡,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肝及其他器官表面呈现有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坏死灶。心脏及肠管表面可看到有肉芽肿样的病变。细菌分离及血清学试验有助于感染鸡群的确诊。

伤寒(包括副伤寒):该病一般发生于三周以上的鸡群,肝表面为古铜色,肝表面有针头状大小的死灶;其他器官亦呈现针头状大小的坏死灶。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生化试验,用定型血清鉴定病原菌的血清型可确诊本病。

3、大肠杆菌鸡群由于应激或者是由于感染某种病毒病,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的大肠杆菌病,多数表现死鸡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肝脏表面包被着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

4、弧菌性肝炎:自然流行仅见于鸡,多见于开产前后的鸡,一般为散发。饲养管理不善、应激反应,鸡患球虫病、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病、鸡痘等是本病发生的诱因。肝脏呈现炎症及坏死过程。常见的肝病变为,肝表面有星状黄色小坏死灶,散布于整个肝脏实质内或在肝脏的被膜下有出血区,严重感染的鸡可在肝表面密布菜花样的坏死灶,肝脏破裂后血凝不良。从胆汁内分离培养出病原体及原性测定为本病的确诊依据。

二、病毒性的:马立克、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腺病毒感染。

1、马立克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污染的饲料、饮水和人员也可带毒传播。潜伏期常为3~4周,一般在50日龄以后出现症状,母鸡比公鸡易感性高。包括肝脏在内的所有内脏器官及上皮组织均见有灰白色结节样的瘤肿样物。性成熟前的鸡易感。血液涂片,可见到多形态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血清学试验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2、淋巴细胞白血病

肝表面上具有白色斑点状或结节样的灰白色瘤肿样物,肝体积多半肿大;脾、肾、腺胃、胰、骨髓、腔上囊、胸腺等组织脏器亦有瘤肿样物。6月龄以上的鸡多发,血液涂片,可见到有大小一致的淋巴细胞。

3、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

①急性网状细胞肿瘤本病是由不完全复制T株病毒引起的。潜伏期最短的为3天,死亡常发生在感染后的6~12天,新生雏鸡或火鸡感染后由于发病急,很少见到临床症状即死亡,死亡率可达%。剖检变化为病禽肝、脾肿大,并伴有局灶性或弥漫性浸润病变。病变也常见于胰脏、性腺、心和肾脏等。组织学变化的一般特征是大的空泡状细胞或原始间质细胞的浸润和增生。

②矮小综合征它是用于称呼与完全复制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感染有关的几种非肿瘤性疾病,症状是感染禽消耗饲料不少,但生长发育受阻,瘦小,有些鸡羽毛发育异常。病禽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低下。病变包括矮小,,胸腺和法氏囊萎缩,外周神经肿大,羽毛发育异常,腺胃炎,肠炎,肝、脾坏死和外周神经肿大。

③慢性肿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鸡法氏囊淋巴瘤、鸡非法氏囊淋巴瘤(病禽胸腺、心、肝和脾均可形成肿瘤)、火鸡淋巴瘤(包括肝、肠和其他内脏器官的淋巴瘤)、其他淋巴瘤、复合型综合征。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的病变很难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因为本病的病变缺乏典型的特征性病变,而且病变类型多种多样,与其他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病变又很相似。但在发病日龄上有一定的区别,如马立克氏病多发生于2~5月龄,淋巴性白血病多发生于6~18月龄,而本病多发生于2~6月龄。本病一般有肠道病变,而马立克氏病很少见到肠道病变。

4、腺病毒感染

由腺病毒Ⅰ型引起的包涵体肝炎该病主要特征是幼鸡群死亡率突然增高,病鸡严重贫血,肝肿大、出血和坏死。主要变化为贫血、黄疸,肝脏肿大、苍白、质脆,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或出血点,有的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肝褪色呈淡褐色至黄色,病程长的病鸡肝萎缩。肾肿大、苍白,被膜散在点状出血,肾小管内有尿酸盐沉积。有的病例尚可见脾脏和法氏囊萎缩,骨髓病变,长骨骨髓呈桃红色或黄褐色,偶见呈灰白色胶冻状。皮下、胸肌、腿肌、肠及其他脏器可见有明显出血。病理学检查,肝触片、染色,肝细胞内发现有嗜伊红或嗜硷性的核内包涵体;病毒分离及鉴定尚未成为本病的标准诊断程序。

三、寄生虫引起的:

盲肠肝炎

本病对幼鸡易感性较高,死亡率也最高。成年山鸡也感染,但一般为隐性经过,病情较轻。肝脏病变很典型,整个肝脏肿大,肝脏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的、稍有下陷的溃疡病灶,溃疡病灶中间呈淡黄色或淡绿色,边缘稍隆起,大小不一致,有时溃疡病灶互相连成一片,形成溃疡区这一症状是本病的典型变化。一般一侧盲肠发生病变,也有两侧同时发病的,最急性病鸡剖检可见盲肠发生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肠内含有血液,盲肠肿大,肠壁肥厚,肠内容物干燥秘结,变成干酪样的凝固栓子堵塞在肠内,如把这种栓子横断切开,可见切面呈同心层状,中心是黑红色的凝固血,外边包着灰白或淡黄色的渗出物和坏死物。盲肠病变部触片或用肝病灶部切片,染色发现组织滴虫,可作为本病的确诊依据。

四、营养代谢性肝脏病变:脂肪肝综合征、磺胺类药物中毒,霉菌毒素蓄积中毒。

1、脂肪肝综合征

多发于过渡肥胖的产蛋鸡,腹腔及肠系膜均有多量的脂肪沉积。肝肿大,边缘钝圆,呈油灰色,质脆易碎,用力切时,在刀表面有脂肪滴附着。肝表面有出血点,在肝被膜下或腹腔内往往有大的血凝块。组织学检查为重度脂肪变性。有的鸡心肌变性呈黄白色,有时肾略变黄,睥、心、肠道有程度不同的小出血点,根据病因、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血液化验指标,以及病理变化特征即可确诊。

2、磺胺药中毒

中毒后表现为冠及肉髯苍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消失,渴欲增加,生长停滞,贫血,黄疸,免疫器官抑制,产蛋鸡的产蛋率明显下降,还会下软壳蛋及薄壳蛋。剖检可发现:血液凝固不良,皮下或肌肉(特别是胸肌、腿肌)有明显出血,骨髓黄染,肾肿大,脾出血梗死或坏死,肝肿大。

3、霉菌毒素蓄积中毒

霉菌毒素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霉菌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发病前期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为橡皮肝的感觉。胆囊黏膜由于胆小管的增生和坏死而发炎,出现胆囊脆性增大的现象。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到病鸡的孵化率显著下降。

防控措施:

一、细菌引起的肝脏病变的,

1、首先选种要选择鸡苗质量比较稳定、沙门氏菌净化比较好的雏鸡。

2、做好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减少鸡群的应激。

3、发病的鸡做到选择敏感性药物及时治疗。

二、病毒引起的

1、选择规模大的孵化场的雏鸡。减少种鸡传播的几率。

2、一旦发病及时挑出淘汰。

3、发病鸡群做好对鸡群的肝脏调理,提高鸡群抵抗力。减少水平传播的几率。

三、中毒原因引起的

1、除去中毒因素,药物原因停药,霉菌毒素原因引起的鸡群饲料里添加脱霉脱毒剂。

2、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保肝类调理药物,提高肝肾功能,增强鸡群免疫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yy/5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