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疼痛?
中医自来就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气血畅通身体就不会出现疼痛的感觉,一旦疼痛就说明气血不通。这种说法最早源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意思是说人身经脉中的气血,是周流全身、循环不息的,一旦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凝滞不通……脉气不畅通,就会突然作痛。不过,最早明确提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是明代李中梓,他在《医宗必读·心腹诸痛》中写道,“近世治痛有以诸痛属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
中医讲的“通”原本指气血的通畅,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叫经络,所以“通”也就是经络通畅。所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经脉以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为主,络脉以十五络脉为主。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黄帝内经·灵枢》有两个著名的定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这说明经脉的作用是决定生死、诊治百病、调理虚实、运行气血、营养阴阳、濡润筋骨、滑利关节。而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组织的通道,是通过运行气血来调控的,人体气血的运行沿着经络循环无端。因此这个生命通道“不可不通”,一定要保持通畅。一旦不通畅,就会发生病变,就会出现气滞血瘀或者气血虚弱的现象,这样五脏六腑不能得到濡养,生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疾病就会乘虚而入。《黄帝内经》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就是说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气机的紊乱密切相关,而气与血相辅相成,气滞则血瘀,气血不通便可引起胀痛、刺痛、酸痛、窜痛、冷痛、灼热痛等多种疼痛。可见,中医认为“不通”是疼痛乃至百病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医生与神经学家大致将疼痛分为以下几类:创伤性疼痛:这是由身体受伤引起的疼痛,它提醒大脑对受到的伤害作出反应,可能持续几分钟到六个月,直到伤害被治愈。慢性疼痛:在创伤痊愈后还要持续很长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没有创伤也可能存在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并不提醒身体做出反应,并且往往延续六个月以上。癌症疼痛:此种疼痛一般与恶性肿瘤有关,是肿瘤侵入健康组织并且压迫神经或血管而产生的疼痛;癌症疼痛也可能与进入身体的治疗处理有关。综上可知,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通俗点说,就是引发疼痛的刺激从创伤部位或病灶部位发出并传导至中枢神经,使人们产生疼痛的感觉,提醒人们需要对疾病注意了!如何治疗疼痛?
对于疼痛,人们普遍不太白癜风可以治愈么白癜风扩散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