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斜角肌触发点引起肩膀、上背部和上臂的严重疼痛,前臂和手脚的疼痛及其他一些症状。
2、肩胛悬肌——菱形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触发点引起上背部和颈部的关联痛。
3、肩袖肌群——冈上、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附着在上肢骨),附着于肩胛骨、止于肱骨上。
4、肩袖触发点是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伴有肩关节受限和关节弹响咔嗒音和摩擦音。
5、上臂肌肉——三角肌、大圆肌、背阔肌、喙肱肌和肱三头肌(后三块是主要的肌肉),触发点引起肩膀、上臂和背部的疼痛还能前臂、手部、手指和关联痛。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题
上背部肌肉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转编/姜玲。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 美国脊椎矫正术作为西方的一种传统自然疗法,在理论上与中国的中医理论有相似之处。同时,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医学相融合,形成了自身的独立风格。脊椎矫正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剖学和X-线学,为脊椎的手法矫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有效而且安全。其安全的程度,根据全美脊椎矫正协会的统计,其发生死亡和瘫痪病例的概率为四百万分之一。如今脊椎矫正术在美国的发展,颇有点像中西医的成功结合在美国的翻版。在中国,西医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人才济济。中医的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正骨、按摩方面,更有出神入化的疗效。中西医结合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脊椎矫正术的引进,既可以锦上添花,又可以博采众家之长,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
脊椎矫正学是一门哲学与科学艺术的综合。在指导思想上,注重人体的整体研究,注重人体内部各器官及组织的相互关系,寻求一种维护、修复自然生理与物理平衡的方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脊椎矫正学已不是一门单纯调整脊椎骨的系统性手法,而是宏观地从人体的整体平衡着眼,来认识人体内部的奥秘,再从科学实验中寻找依据,以达到调整平衡的目的。这种调整的方法不仅对脊椎安全、有效,也涉及到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和关节,涉及到种种生理学的平衡。这种对人体的认识和调节,可以达到微妙的境界。
2
课程内容
1.美式脊椎矫正技术的概论;
2.半脱位的临床诊断;
3.脊椎骨关节解剖特点;
4.脊椎临床实用生物力学;
5.脊椎X线解剖及X光片的分析技术;
6.脊椎的静态触诊和动态触诊;
7.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的实用整脊技术;
8骨盆、下肢及足部的生物力学分析及评估;
9.四肢关节的手法调整技术;
10.整脊技术与西医诊断相结合对临床病症的处理;
3
授课老师
牟新教授
致力于脊椎病和脊椎相关疾病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和教学20余年,尤其擅长用手法治疗脊椎疑难杂症。临床病例多达数万例,中国最早进行脊椎矫正教育的领军人物之一。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曾任北京凯诺整脊学校高级讲师
中脊康正脊柱矫正学校创始人之一
中国(香港)脊骨神经医师学会委员
山东省三维脊柱矫正学会讲师团成员
著作《中美整脊整肌手法图解》
北京康复医学会脊柱学会常务理事
脊椎病康复专家
4
邀请参加对象
从事中西医外科、中医科、骨科、软伤科、推拿科、康复科、理疗科、脊椎病科、疼痛科、颈肩腰腿痛专科及对脊椎相关疾病和养生保健感兴趣的医师及治疗师均可报名参加学习。5
授课模式
1.现场授课以手法操作为主,并手把手指导。
2.上午理论与实际操作、下午手法学习、手把手教学。
3.主要教材:《实用整脊技术》
6
时间地点费用
1.郑州班
培训时间:年5月18日—5月21日(共4天,5月17日全天报到)
培训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2.哈尔滨班
培训时间:年6月29日—7月2日(共4天,6月28日全天报到)
培训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培训费用:元/人(包括元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合影费、临床实操费等),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7
报名事项
(1)参加学习的学员需提前以传真、短信、电话、邮箱等方式进行报名。
(2)报道时交两张一寸免冠彩色照片,颁发结业证书。
(3)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
注明:鉴于保证培训班的教学质量,本班有名额的限额,请学员务必提前电话报名,以便安排。提前报名并预付报名费者我们送3D解剖软件一份或减免学费元,任选其一。
报名方式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姜玲老师
联系
网址:世纪仁康疼痛医学网
姜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