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女士的左侧膝关节疼痛已经十多年了,一直是以药物等保守治疗为主,平时偶尔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去年病情日渐加重,她来到了医院骨科接受了关节镜手术治疗。
但是由于高女士术后采取了静养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并没有进行及时的系统功能恢复训练,致使她的大腿肌肉出现了萎缩,术后的膝关节不仅仍旧疼痛,而且活动度也受限了。高女士感到非常的沮丧,经过多方了解,她来到了医院康复医学科吴毅教授的专家门诊,寻求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注
常见的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的功能障碍包括:膝关节手术伤口处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周围肌群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关节活动度受限等。
关节镜术后常见的误区
1、自行锻炼的局限性
许多患者认为骨科术后的系统康复治疗并不重要,可自行进行康复锻炼。但往往因缺乏系统和正确的康复指导,才会引起术后诸多的后遗症及并发症,诸如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受限,关节畸形等等。此外,患者自行锻炼的康复训练目的不明确,效果不明显,不具有针对性,可能存在错误动作,甚至禁忌动作,严重者可能会引起进一步的运动损伤与功能障碍。
2、康复介入的时机较晚
如今,随着康复理念和意识的不断增强,骨科康复的超早期介入时机可能在手术之前。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可能在手术之前,便会引导患者在无痛的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主动肌力适应性训练,为患者术后的康复打好良好的基础。
而现实中许多患者由于康复意识的薄弱,往往在术后出现了功能障碍才开始进行康复,甚至部分患者开始康复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关节黏连和肌肉挛缩,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康复治疗的难度,并严重影响了患者康复治疗的预后。
临床及功能诊断
吴教授在对高女士进行全面的膝关节检查后,发现高女士的膝关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左膝活动度受限,左侧股四头肌轻度萎缩,左侧膝关节轻度肿胀,皮肤温度升高。
(2)右侧膝关节有摩擦音,并伴有压痛。而这些问题主要还是由于术后未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引起的。
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吴教授为高女士制定了适合她的康复训练方案:
(1)等速肌力训练;
(2)关节松动手法治疗;
(3)伸膝牵引和关节长轴牵引;
(4)功能训练。
康复治疗
(1)运动疗法:等速肌力训练
等速肌力训练是增强肌力训练的一种模式,运动中运动速度恒定而阻力可变的,简单来说就是不管关节活动到什么角度,速度都是一致的。运动速度需预先在等速仪器上设定,故是这种运动方式是不可人为实现的。
优点
(1)等速运动环节中,每一点的阻力负荷都和患者的相应的肌力形成了最佳匹配,从而更好地完成肌力训练。正由于它使肌肉产生最大的张力和力矩输出,与传统肌肉收缩训练相比,关节运动中的任一点肌力训练都可达到最佳效果。
(2)等速仪器可以即时反馈,客观记录患者的相关指标,在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多种训练方式。
等速肌力训练
(2)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及控制训练
髌骨松动手法(左右、上下运动)
伸膝牵引
屈膝牵引
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及控制训练(球类运动)
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及控制训练
(沙袋运动、靠墙下蹲-站起运动)
注意事项
1、为什么膝关节镜术后会出现肌肉萎缩?
当肢体由于手术等原因需要长期制动时,必然导致肌肉的废用性萎缩,而且萎缩的程度随时间的推进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股四头肌(大腿正前方肌肉群)收缩时可完成伸膝运动,因此膝关节术后长期固定不动,可能会引起股四头肌萎缩。
膝关节的解剖图(徐高静绘制)
2、功能训练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训练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接受。
3、肌力训练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规定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地多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侧,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会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后,肿胀才会逐渐消退。
作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级临床医学
徐高静撰写
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毅教授、徐冬艳老师指导
康复在路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