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壁增厚的病变,包括炎性增厚、肿瘤性增厚、充血性增厚及增生性增厚。结合病灶部位特点、层次来源特点、增厚特点及回声特点,胃充盈超声可以做出相应的诊断。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根据大量病例,我总结的一个常见的胃壁局部增厚性病变:平滑肌增生。胃平滑肌增生的超声表现:胃角及胃窦多见,固有肌层呈弥漫性厚度一致的地毯样增厚,或呈局灶性梭形增厚,回声偏低。多在病人做胃充盈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因发生在固有肌层,呈梭形增厚或厚度一致的地毯样增厚,黏膜表面无隆起,胃镜下无表现。胃平滑肌增生的形成原因分析是因胃排空功能障碍或出口机械性梗阻,导致固有肌层平滑肌代偿性增生肥厚。胃排空功能障碍分为暂时性胃排空功能障碍和慢性胃排空功能障碍。后者多见于以下疾病: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肌肉和结缔组织疾病、特发性胃节律异常、药物所致胃轻瘫等。胃出口机械性梗阻多见于溃疡所致的黏连、溃疡愈后瘢痕挛缩、痉挛性幽门收缩、肿瘤性或先天性病变等。近端胃(包括胃底、胃体近端三分之一)无强力收缩,只保持紧张性收缩,受纳食物,起储存器作用。远端胃(胃体远端三分之二、胃窦)有较强的电活动和胃肌肉活动,表现为蠕动。胃蠕动使胃内容物进行混合、研磨,并将研磨到一定大小的食糜推进到十二指肠,完成胃排空。远端胃对固体食物的研磨、排空起重要作用。胃角及胃窦是远端胃肌肉活动频繁的部位,所以是平滑肌增生好发的部位。胃平滑肌增生的诊断意义:1、认识此病,根据好发部位及回声特点,与炎性增厚及肿瘤性增厚鉴别。2、提示平滑肌增生,可作为诊断慢性胃排空障碍的征象之一。
病例一:胃窦平滑肌增生,固有肌层局灶性梭形增厚,回声偏低,均匀。
病例二:近胃角处小弯侧固有肌层呈地毯样增厚,回声偏低,符合平滑肌增生表现。
病例三:胃窦固有肌层平滑肌增生,表现为弥漫性厚度一致的地毯样增厚。
病例四:胃角处平滑肌增生,固有肌层呈局灶性梭形增厚。
胃平滑肌瘤、食管胃平滑肌瘤病、胃平滑肌增生鉴别诊断:三者均表现为均匀的偏低回声,胃平滑肌瘤贲门、胃体、胃窦均可发生,具有肿块感及推挤性边缘;食管胃平滑肌瘤病多位于食管腹段及贲门,为融合成片的结节样及地毯样增厚;平滑肌增生绝大多数位于胃角及胃窦,呈弥漫性厚度一致的地毯样增厚或局灶性梭形增厚。
山东中医院胃肠超声精品培训班(小班制20人)可扫码预约报名,时间待定。精品班从简单且扫查全面的穆氏胃追踪手法练习、基础理论知识及常见病多发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的诊断思路到高手进阶篇诸如不典型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不典型胃癌的诊断思路、胃壁七层分析法在黏膜表面上皮下病变及胃癌诊断及分期的具体应用等,均有系统讲解。欢迎一起学习交流!
往期文章超链接:
食管、胃平滑肌瘤病
胃平滑肌瘤的超声诊断思路
胃癌与Krukenberg瘤
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胃及十二指肠良性溃疡的超声分期诊断思路
咽食管Killian-Jamieson憩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胃肠间质瘤的超声诊断思路
胃壁超声穆氏七层分层(下)--七层回声分析及应用价值
胃壁超声穆氏七层分层(上)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诊断思路
胃异位胰腺的超声诊断思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ms/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