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静脉血管平滑肌瘤病临床病例分析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来源:生殖医学杂志

DOI:10./j.issn.-..04.

子宫静脉血管平滑肌瘤病临床病例分析

于昕*,张国瑞,郎景和,樊庆泊,史宏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医院妇产科,北京)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年9月至年9月收治的33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1.79±8.68)岁;26例(78.8%)有生育史;8例(24.2%)患者有子宫相关手术史;25例(75.8%)患者无临床症状,在超声检查或妇科检查时发现;术前无确诊病例,术中肉眼观多数呈肌瘤样外观,7例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但无明确诊断病例,所有患者均由术后病理诊断。40岁以上患者多数(13/17)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4例失访,随访的29例患者平均随访(15.07±19.72)个月,8例(27.6%)复发。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发病率低,复发率高;育龄妇女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术中需仔细观察,术后要加强随诊。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子宫平滑肌瘤;子宫

Clinicalanalysisof33patientswithuterine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

YUXin*,ZHANGGuo-rui,LANGJing-he,FANQing-bo,SHIHong-hui

DepartmentofObstetricsGynecology,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Hospital,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Beijing

Objective:Toinvestigate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of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

Methods:Theclinicaldataof33patientswithpathologicallyconfirmed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inourhospitalfromSeptembertoSeptember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

Results:Themeanageofthepatientswas(41.79±8.68)years.Twentysixpatients(78.8%)haddeliveryhistory.Eightpatients(24.2%)hadahistoryofuterine-relatedsurgery.Twentyfivepatients(75.8%)hadnoclinicalsymptomsandwerediagnosedbyultrasoundexaminationorgynecologicalinspection.Noneofthemwasdiagnosedpreoperatively.Thetumor-liketissueswereappearedduringoperationinthemajoritypatients.Theintraoperativefrozenbiopsywereperformedbutnocleardiagnosisin7patients.Allpatientswasdiagnosedbypostoperativepathology.Allpatientsover40yearsoldwereperformedhysterectomyandbilateraloophorotomy.Fourpatientswerelosttofollowupaftersurgery.Theaveragefollow-uptimewas(15.07±19.72)monthsfor29patients.Eightpatients(27.6%)hadrelapsed.

Conclusions: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isalowincidencediseasewithnospecificclinicalfeatures,anditmostlyaffectsthewomenwithchildbearingage.Diagnosismainlydependsonpathology,andsurgeryismaintreatment.Postoperativefollow-upshouldbecarriedoutroutinely.

Keywords: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Uterinemyoma;Uterus

静脉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IVL)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平滑肌肿瘤,其特征是平滑肌瘤组织向静脉内生长并形成瘤栓[1]。根据病灶累及部位分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病变局限于子宫;伴有大血管或心脏受累的平滑肌瘤病,病变超出子宫范围,延伸至髂静脉、下腔静脉甚至心脏,严重威胁生命。现对我院年9月至年9月通过病理确诊的33例局限于子宫的IVL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年9月至年9月我院诊治的33例IVL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为IVL。33例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41.79±8.68)岁。

二、研究方法

对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术后随诊及复发情况。

结果

一、临床特征

33例患者中7例患者无生育史,余26例患者生育1~4次不等。

其中25例(75.8%)临床上无任何症状,发现于超声检查或妇科检查时;2例(6.1%)患者自扪及下腹部包块;4例(11.8%)伴有月经异常,多表现为经量增多,1例伴绝经后阴道出血,还有1例因下腹隐痛而就诊。

在25例无症状患者中,有13例是在诊断“子宫肌瘤”后的随诊时间内因达到手术指征而通过术后病理发现,随诊时间分别为1~10年;另12例为新发现的“子宫肌瘤”、“盆腔肿物”或“附件区肿物”。

全部病例中8例有子宫手术史。其中4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发现“子宫肌瘤”,距前次手术时间为1~9年;3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术后再次发现盆腔肿物,距前次手术时间分别为28月、6年和10年;1例为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后1年再次发现盆腔肿物。

二、术前诊断

所有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子宫肌瘤、附件区肿物或盆腔肿物。其中22例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3例为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肌腺症,2例为附件区肿物,6例为盆腔肿物。入院拟手术治疗。术前无一例诊断为IVL患者。

4例患者术前血清癌抗原CA升高,范围81.3~.2U/ml,其中3例合并子宫腺肌症,1例合并卵巢肿物;其余29例术前血清CA均正常。

三、手术方式

33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全部确诊为IVL。

4例患者既往因其它原因切除子宫,本次手术范围见表1。

另29例患者中3例患者在术后病理确诊后为补充手术范围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43岁患者在全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再次手术切除双侧附件,1例46岁患者在全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补加右侧附件切除,1例43岁患者在肌瘤剔除术的基础上再次手术切除全子宫双附件。29例患者按年龄分组的总手术范围如表2所示。

四、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测

1.肉眼观:根据详细手术记录描述,33例患者中有25例呈现典型的肌瘤样外观,术中见子宫呈不规则增大如孕6~24周,其中5例为单发肌瘤样外观,20例为多发肌瘤样外观,多表现为阔韧带肿物、子宫下段或宫旁肿物,肿物直径约3~11cm;余8例呈现明显不同于子宫肌瘤的外观,1例结节呈串珠样外观,1例肿物呈条索样沿血管走形并进入子宫旁静脉,1例肿物呈蠕虫样外观生长进入卵巢静脉,2例肿物质地极软,1例表现为腹膜后肿物,另有2例伴盆腹腔广泛转移病灶,表现为大网膜、小肠表面、阑尾系膜、盆腹壁腹膜等处可见直径0.2~1.5cm的白色质硬结节。

2.术中出血情况:根据手术记录总结,出血量波动在10~ml,中位出血量ml;3例出血量高于ml的患者中,2例为子宫下段肿物且根部进入血管,1例为腹膜后12cm大小肿物。

3.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本研究33例病例中,有7例因术者发现术中所见不同于典型子宫肌瘤,术中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其中5例诊断为平滑肌瘤,1例诊断为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1例诊断为梭形细胞肿瘤,均未诊断为IVL。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均提示为IVL。本组病例中有21例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所有病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抗平滑肌抗体(SMA)、结蛋白(Desmin)、钙结合蛋白(Caldesmon)均为阳性,大多数病例CD31、CD34血管阳性,CD10均为阴性。

五、术后随访与辅助治疗

术后有4例患者失访,其余29例患者门诊定期随访,平均随访15.07个月(1~82个月),其中13例患者随访时间小于半年。随访过程中有8例患者复发,复发患者年龄均小于43岁,复发部位多样,见于子宫、盆腔、髂内静脉、心房、双肺等,复发时间4~52月不等。具体复发病例资料见表3。

33例患者中仅有4例给予术后辅助治疗,其中3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6个月,1例GnRH-a治疗3个月后序贯来曲唑2.5mg/d口服治疗6个月。其中一例患者(表3中的病例8)在IVL剔除术后,GnRH-a辅助治疗4个月,术后12个月复发,B超发现宫颈旁肿物2cm及下腔静脉占位,继续随诊12个月宫旁肿物增大至7cm,无下腔静脉占位,目前术前评估中。

讨论

一、IVL病因学

IVL又称脉管内平滑肌瘤病,临床罕见。年由Birch-Hirschfeld[2]首次报道了具有IVL特点的临床病例,年Norris等[3]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IVL组织学上是良性病变,却具有蔓延性生长、易复发等不良生物学行为,可沿子宫静脉、髂静脉生长并累及下腔静脉,少数可至右心脏和肺动脉。年,Durck[4]首次在尸体解剖中发现并描述了心脏受累的IVL。对于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的IVL相关病例,我院另有报道[5]。本研究只对局限于子宫、无髂静脉及心脏受累的IVL病例进行总结。

IVL病因尚未阐明,其发生机制目前存在两种理论:(1)起源于子宫血管壁内的平滑肌瘤。Dal等[6]发现IVL细胞中存在染色体变异,12q15与14q24之间发生易位,而同一患者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染色体正常,他们认为这一染色体变异可能与IVL的发病相关。(2)来源于子宫的平滑肌瘤增生突入管腔[7]。有学者发现IVL肿瘤细胞ER、PR呈弱阳性至强阳性[8],而正常血管内皮细胞ER、PR呈阴性或弱阳性,不支持IVL起源于血管壁的观点。本研究大部分病例病灶呈肌瘤样外观,少数病例病灶呈白色蠕虫样表现,可能与其来源不同有关。

据国内外报道,IVL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好发于生育期及围绝经期妇女,平均发病年龄45岁,其中大部分患者有生育史[9]。本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1.79±8.68)岁,33例患者中共计有26例患者有生育史,也间接支持IVL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这一理论。

Lam等[10]曾对68例IVL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55.9%的患者有子宫切除手术史,因此推测在前次手术时既有肿瘤隐匿存在于盆腔脉管内,逐渐生长后导致IVL。本研究33例患者中8例(24.2%)患者既往均有子宫肌瘤手术史,其中4例有子宫切除及次全切除史,比例较文献报道低,因此IVL发病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IVL临床表现及诊断

IVL临床表现早期缺乏特异性,类似于子宫平滑肌瘤,如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的改变、盆腹腔出现包块及包块导致的压迫症状。本组患者中,大多数病例起病前无明显症状,多为发现子宫或盆腔内其它部位的占位性病变而进行手术,术前均未诊断为IVL。

石蜡切片病理是IVL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的诊断作用有限。本组病例全部通过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无一例通过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得以诊断。因IVL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一些学者认为IVL的实际发生率应明显高于报道的数量[11]。免疫组化是IVL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12]。本组21例行免疫组化的病例ER、PR、SMA、Desmin、Caldesmon均为阳性,大多数病例CD31、CD34阳性,CD10均为阴性,符合IVL的诊断。ER、PR检测可用于预测肿瘤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三、IVL的治疗及预后

子宫IVL的临床处理方式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手术切净肿瘤是治疗原发病灶与转移病灶的唯一手段[13]。对于局限于子宫的IVL,手术范围可依据患者的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主张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中应仔细探查子宫周围血管有无受累[14]。本资料中,年龄≥40岁的17例患者均切除子宫,大部分患者同时切除双侧附件。

激素治疗可作为IVL的术后辅助治疗,但其效果不明确。IVL是雌激素相关肿瘤,免疫组化染色常表现为ER和PR阳性,长期应用GnRH-a有可能有助于控制IVL的进展和复发,因此对于年轻要求保留卵巢,或者手术未能完全切净肿物的患者,术后可应用上述药物辅助治疗。有学者发现术后使用GnRH-a可以暂时缩小复发肿物的大小,但停药后反而有使残余肿瘤增长的可能[15]。本组病例中术后仅有4例接受激素治疗,其中尚有1例复发,因此对于术后辅助激素治疗的效果仍需更大样本病例的应用和观察。

本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07个月,29例随访患者在随访时间内有8例复发,复发率27.6%,但本组患者有13例随诊时间小于半年,提示远期复发率可能远高于本数据。另外,有文献报道IVL的复发与患者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8],本组复发患者年龄均小于45岁,是否间接支持上一理论有待于进一步证实。IVL的复发与手术范围密切相关,本研究8例复发的患者中有6例初次手术仅行IVL剔除术,另2例保留了单侧或双侧卵巢,提示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同时切除子宫和双侧附件可降低复发率。

对于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中未发现、依靠术后病理诊断的IVL患者,术后需要长期严密随诊,定期妇科检查和复查B超,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转移并及时治疗。

国卫继教资发﹝﹞号

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专项工程

暨宫颈疾病和生殖道感染学术论坛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后的生殖健康及妇幼健康服务供给,提高女性宫颈疾病和生殖道感染的诊疗水平,我中心拟定于12月8-11日(8日报到)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专项工程暨宫颈疾病和生殖道感染学术论坛”。欢迎各相关单位及人员报名参加!

联系人:王红翔杨志强任静林

(),

邮箱:

.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fl/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