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做客ldquo名医堂rd

医院和石家庄农村广播合作的《名医堂》节目,自年6月6日起,每周六早上7:00至7:30准时播出,共举办50期。第十一期(8月15日)的《名医堂》节目是由儿童康复科张娜主任带大家一起来认识《脑性瘫痪》,让我们来看看张主任是如何作客《名医堂》的?

石家庄市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张娜

张娜,儿童康复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本科学历,从事儿科工作10余年,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科、神经内科、儿童保健科进修。现任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医疗机构联合会儿童康复联盟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擅长小儿生长发育异常早期筛查与干预,小儿康复评估,小儿智力评估,康复训练指导,儿童矮小症,多动症及抽动症的诊治。

联系

一、脑性瘫痪的定义: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二、脑性瘫痪的病因:

1、出生前因素:①母体因素母亲孕期大量吸烟、酗酒、理化因素、妊娠期感染、先兆流产、用药、妊娠中毒症、外伤、风湿病、糖尿病、胎儿期的循环障碍、母亲智力落后、母体营养障碍、重度贫血等。②遗传因素近年来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对脑瘫的影响很重要,双胞胎同时患脑瘫、家族中已经有脑瘫患儿再发生脑瘫的几率偏高。

2、围生期因素:①患脑瘫的危险性随着出生体重偏离同胎龄标准体重的程度而增加,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患脑瘫的几率可高于正常体重数十倍。②早产是目前发现患脑瘫的最主要因素之一。③胎盘功能不全,缺氧缺血等被认为与脑瘫有关。

3、出生后因素: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期惊厥、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败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积水、胆红素脑病以及脑部感染、低血糖症、脑外伤等。

三、脑瘫分型:

根据运动障碍类型及脑瘫部位分型,可分为:(1)痉挛型四肢瘫、(2)痉挛型双瘫、(3)痉挛型偏瘫、(4)不随意运动型、(5)共济失调型、(6)混合型六种类型。

四、小儿脑瘫典型症状

表现为患儿突然僵硬: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给孩子穿衣,屈曲小儿身体或拥抱时感到困难。小儿脑瘫的症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身体松软:脑瘫的患儿头颈松软抬不起头,在将患儿悬空抱起的时候患儿的四肢会自然的下垂。脑瘫的患儿行动缓慢,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均迟于同龄孩子;

②身体发硬:身体发硬也是其肌张力亢进的一种表现,在1个月之后就能够发现这种症状。如果这种现象持续4个月以上就可以被判定为脑瘫;

③反应迟钝:被点名时不会出现反应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④行为异常:脑瘫患儿往往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突出表现为好哭、易激惹、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笑。

五、小儿脑瘫早期症状

①3月婴儿或者新生儿啼哭不止、易惊、睡眠困难、厌乳;

②早期喂养困难、进食咀嚼困难、饮水困难、吞咽困难,呼吸障碍、流涎;

③小儿的感觉阈值低,对噪声、体位改变等易惊,且拥抱反射强,常哭闹;

④百天后,小儿仍无法抬头,在4-5个月龄时,小儿挺腰时头部摇摆不定;

⑤出生4个月后,小儿仍拇指内收,无法张开手,就要怀疑是小儿脑瘫;

⑥出生5个月后看见物体不会抓就要怀疑是小儿脑瘫;

⑦痉挛型小儿脑瘫常表情淡漠,而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常愁眉苦脸;

⑧僵硬,在穿衣时,上肢很难穿进袖口,更换尿布时,大腿外展困难,洗澡和擦手掌时,四肢僵硬;

⑨肌肉松软无法翻身,触摸大腿内侧,或让其脚着床,上下跳动时,下肢出现伸展交叉;

⑩发育过早:小儿脑瘫可能出现过早翻身,是突然反射性翻身,滚木样翻身,不是有意识的翻身。

出现以上表现家长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六、脑性瘫痪诊断标准:

(1)必备条件:

①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婴幼儿脑发育早期(不成熟期)发生: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走等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或显著发育落后。功能障碍是持久性、非进行性,但并非一成不变,轻症可逐渐缓解,重症可逐渐加重,最后可致肌肉、关节的继发性损伤。

②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包括动态和静态,以及俯卧位、仰卧位、坐位和立位时的姿势异常,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姿势发育而判断。运动时出现运动模式的异常。

③反射发育异常主要表现有原始反射延缓消失和立直反射(如保护性伸直反射)及平衡反应的延迟出现或不出现,可有病理反射阳性。

④肌张力和肌力异常大多数脑瘫患儿的肌力是降低的;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增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肌张力变化(在兴奋或运动时增高,安静时减低)。可通过检查腱反射、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来判断。主要通过检查肌肉硬度、手掌屈角、上下肢股角、腘窝角、肢体运动幅度、关节伸展度、足背屈角、围巾征和跟耳试验等确定。

(2)参考条件:

①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

②头颅影像学依据(MRI、CT、B超)

七、鉴别诊断

1、运动发育落后/障碍性疾病(1)发育指标/里程碑延迟:干预率10%

(2)全面性发育落后:发病率3%

(3)发育协调障碍:早期发现、持续影响生活、学习等,不能用智力低下、视觉障碍、脑瘫与其他退行性疾病解释者

(4)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刻板兴趣与动作

2、骨骼疾病

(1)发育性先天性髋脱位

(2)先天性韧带松弛症

3、脊髓疾病

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脊髓肌萎缩

4、内分泌疾病

先天性甲减

5、自身免疫病

多发性硬化

6、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21-三体综合征、婴儿型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族性(遗传性)痉挛型截瘫、戊二酸尿症Ⅰ型、线粒体肌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

八、早期康复治疗:

●理想的早期治疗是争取在出生后6-9个月的阶段内采取治疗措施。

●早期治疗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还可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并且可防止肌腱挛缩和骨关节畸形等合并症,从而减少致残率。

九、脑瘫康复原则:

1、早发现,早干预。

2、注意营养,预防感染。

3、按照小儿神经发育的规律,循序渐进地由简到繁地进行训练。小儿的训练以中线位、对称性及正确姿势保持为主要点。

4、以游戏的方式,训练环境的多样化,训练方法的趣味化,诱导小儿主动地进行活动,必要时参与群体活动,以提供其模仿、竞争、再学习的机会。

5、充分发挥家庭康复的作用适当的矫形器使用

十、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与游戏玩耍相结合

●儿童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可避免因康复治疗而延误其受教育的时间,将有助于身心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关于康复治疗需与游戏相结合的原因是脑瘫儿童的智力发育较一般正常儿童落后,运动、平衡和手眼协调方面常有困难等,这些状态常妨碍他们对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游戏来把训练“寓”于游戏中,才能收到效果。

十一、小儿脑瘫的预防

小儿脑瘫的预防就是避免发生脑性瘫痪,所以要预防出现小儿脑瘫的病因,尤其是高危因素,还要注意孕产妇围产期保健以及避免出现各类损伤。

①妊娠前和妊娠期的预防。开展婚前保健,禁止近亲结婚。严重生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接触致畸物质(放射线、毒物、化学物质)等,育龄女性需要避免怀孕、妊娠前和妊娠期不要随便使用药物,不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避免风疹病毒感染,做好孕期保健,医院定期进行产检,排除难产相关因素,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并且保证营养。在妊娠的头3个月,避免宫内感染,不要同感染的患者接触,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次数,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也不要接触猫狗等宠物。在妊娠前和妊娠期要避免在甲醛超标的房子里居住。

②预防早产。孕妇要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摄入,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吸烟、不酗酒、不要吸二手烟,避免精神创伤。有早产迹象出现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尽量选择左侧卧位,提高子宫胎盘的供血量,医院进行保胎治疗。

③婴儿出生后。给予未成熟儿重点保护,积极处理窒息患儿、重症黄疸患儿,对脑损伤患儿建卡随访,并定期进行筛查。

④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并给予婴儿一二三联疫苗、风疹、结核、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免疫接种。

其他。教会家长识别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在小儿发热后,及时脱去衣服,饮足量水,及时降温处理,及时就医;指导家长注意腹泻患儿的补水,当腹泻严重时,就要及时就医;运动发育落后、哺乳不良、姿势异常、惊叫不睡以及肌肉过硬或者过软的儿童,要注意脑部发生病变。

十二、脑瘫延误治疗会给患儿带来哪些危害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一部分患儿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为脑瘫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的障碍可导致肌肉的萎缩、关节变形,从而发展成畸形,功能的丧失也会越来越多,与同龄正常儿的差距越来越大;还会影响到语言、智力、情感、性格及将来的交往和社会活动。而所有这一切的逐步加重,都将影响脑瘫患儿以后的治疗与全面康复。给患儿带来痛苦,也给治疗带来困难。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脑瘫不会不治自愈的。

所以脑瘫患儿要及早治疗,不要观望等待。抓住0-6岁残疾儿童黄金时期,及早实施有效抢救康复,努力改变患儿命运。

供稿:儿童康复科张娜编辑:彭永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fl/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