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丨听一个人的声音,就知晓一个人的病症

武侠小说中高手们总是有闻声辨人的能力,而其实医生也是有闻声辨病的能力。中医四诊中的闻诊包含听声音,本文通过五脏对五声、以及临床中的判断标准,谈论如何通过听声音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文末附有六字诀,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临床医生可教导病人练习,辅助治疗!

闻五声观五脏

我们经常说,声音是表达情感的,而情感又是从身体里发出来的。

一个肝气虚的人,就会狂呼乱喊,因为“肝声为呼”,呼是舒解的象。如果是被压抑的,在办公室里挨训了,肯定不能狂呼乱喊,只能轻经地嘘口气而已。现在在日本,有一些专门供人发泄的地方,在那里面,人可以冲着另外一个人拼命地扔标枪、摔东西或者说一些骂人的话,这个时候人肯定是发出“啊”的声音,或者是说一些骂人的话。这些其实都是人自己在疏解。

心声为笑,如果人老呵呵笑,就是心神将散。

脾的正气是唱歌嘹亮,邪气是“登高而歌”,就像有精神症状的人一样。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精神症状的人力大无穷、本领高强,不管多高的墙,他们“噌”一下子就能上去,然后在上面发疯。一般正常人如果要想爆发,除非有武功,才会突然一下蹿到墙上,否则做不到。而有精神症状的人能做到,就是因为身体内部阳邪盛。

肺声为哭,如果一个人总是哭哭啼啼,或者他的声音里老带着悲气,就是肺有毛病。

肾声为呻,如果人总是哼哼唧唧,肾肯定不好。

总结口诀为:肝心脾肺肾,呼笑歌哭呻

临床上的判断标准

中医四诊中闻诊包含了听声音和闻气味,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如何通过听一个人的声音判断他的身体状况呢?

人体发出声音,是口、舌、齿、唇、鼻、喉、会厌以及肺等器官协调工作的结果,健康人的声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发音自然、音调和畅、刚柔相济,其中又因性别、年龄、体质、情绪的不同,在发出的声音上也存在差异。

发音器官病变

当发音器官本身出现病变,那发出的声音也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如中风病人由于舌体僵硬或口舌歪斜,常会导致语言謇涩、话语含混不清;声带疾病(如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会导致声音嘶哑;牙齿缺失的患者讲话时会因漏风而导致语音异常等等,这些是由于发音器官本身病变而导致的声音异常。

疾病

疾病表现出来的各种征象事实上更能反映出疾病的本质,以咳嗽为例:

咳嗽声沉闷、重浊,或喉中有“水鸡”声的,多是肺或气管中有痰浊的表现;咳嗽声清脆,多是燥邪伤肺,或体内津液、阴血亏耗,肺和气管失于滋润的表现;

咳嗽声呈阵发性,咳声响亮,遇风咳剧的,多是感冒早期,风邪袭肺的表现;咳嗽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甚至咳至恶心呕吐或咳血,终止时发出“鹭鸶”叫声的,多是小儿百日咳的表现;咳嗽声如犬吠(狗叫声)的,多是白喉的表现;

咳嗽声低微,咳吐无力,痰如泡沫状的,多是气虚的表现;咳嗽声高亢,发出“空空”声的,往往是体内元阴亏耗,元阳浮越的表现;

这些咳嗽声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对疾病的治疗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比如咳嗽声紧闷、喉中有痰声的,治疗就应该以化痰来止咳;如果干咳无痰的,就应该滋阴润肺以止咳;而如果咳嗽声就像敲破鼓,发出“空空”的声音的,那就要用滋阴潜阳的方法来治疗了。

脏腑

小肠病,小肠循经两颊到鼻孔,所以,假如有的人声音很磁性,鼻音很重,说话很好听,很吸引人,那么他很可能小肠有病。有的人有鼻炎,说话的时候“囔囔”的,声音很好听,其实是肺气上郁。

脾生病的人“善噫”,经常打嗝。脾经生病是嗝,声音比较低沉。胃生病的人总是呵欠连天。呵欠也是一种声音,说明人胃气虚、胃寒,通过打呵欠,胃可以舒展。

肾咳更加厉害,唾里边会有血丝,有点像哮喘,说明肾不纳气。

胆经生病的人,总是唉声叹气。为什么会唉声叹气?因为他生发不起来,他就总想生发起来,所以他特别爱叹气或者是喜欢出长气。像这种人,在现实生活当中要怎么办?可以多做做手臂运动,抻拉胆经,最关键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睡眠,让胆气能够按时生发起来。

肝经生病是“呃逆”,就是胸胀满感,一声一声打嗝那样的呃逆之症。

以上都是通过声音来闻诊,通过听人的声音、听人说话时表达的情感,知道他目前最强烈表现的那个脏器的病变到底是什么,这是中医的闻诊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有些人认为闻诊就是闻味,其实闻味不是闻诊的主要内容。不过也有人闻味,之前讲过“五臭”,就是五脏对应人体的时候有五种味道。比如得肾病的人,身上可能带着一种腐气,就是腐烂的东西化沤的那种味道。但是这个并不是中医闻诊里很重要的东西。在中医闻诊里,最重要的就是听声音。

六字诀

六字诀是道家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临床医生可教导病人练习,辅助治疗。

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自愈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六字诀因历代流传,版本较多。此处发音采用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排的版本。具体练法

1、多念「嘘」字,护肝

「嘘」字功是护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还有助于改善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

对因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功用。

口形:「嘘」字音xū。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动作: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

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

呼吸法:嘘后调息,改用正常呼吸,但仍应坚持鼻纳口吐,平定情绪,息心静思,两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上下齿轻轻相叩36次。

嘘气后调息的目的在于补养体内正气,促进生长。嘘字功宜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最好天天坚持。

2、多念「呵」字,补心

「呵」字功是六字诀吐纳法的一种,比较适合夏季练习,有养心补心、提神醒脑的作用。

夏日炎热,心火上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心烦不安等症时有发生。还有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等症,均可多做呵字功。

口形:「呵」字音hē。口半张,以能插入自己的拇指为度,两腮稍有后拉之意,舌贴于下颚;舌尖轻顶下齿,下颌放松。

动作: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要自然均匀,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呼吸调顺后,两手手心向上,缓缓上提,同时发呵字音,至等肩高时,呵气完毕,双手轻揉面部然后自然缓慢垂下至腿两侧。共呵5~10分钟后,静养3分钟,调息。每天早晚可练。

呼吸法:呵字功以鼻吸气,以口呼出,尽量做深呼吸,呼出时将肺内浊气全部呼出,吸气时让肺全部充盈;练习时要全神贯注,想象吸入之气灌溉五脏六腑,渗入四肢百骸,尽量到公园或野外空气新鲜处去练习,练习前清除杂念,放空思维。

3、多念「呼」字,养脾

「呼」字属土,有健脾、治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的作用。夏末秋初,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多练习发出「呼」字音,可以提高食欲,保护胃肠,从而达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口形:「呼」字音hū。撮口为管状,舌放平用力前伸,微向上卷。

动作: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舌尖轻抵下牙。

呼吸调顺后,两手自小腹前提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并口吐「呼」字音,目视前下方,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

呼气尽而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练习5~10分钟后,静养3分钟,调息。

呼气时舌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气从喉出后,在口腔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呼吸法:练习「呼」字功时,应轻缓无声,忌大力呼吸。一般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练习,饮食过饱时不宜练习「呼」字功。练习时间需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练。

4、多念「呬」字,润肺

「呬」字比较适合秋季练习,因为它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调养。

口形:「呬」字音si。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合而有缝,舌尖顶其缝隙发音。

动作: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

翻掌同时开始读「呬」字,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呼吸法: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

呼气读字时要注意提肛。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助气上行。

5、多念「吹」字,强肾

「吹」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能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老人练完「呬」字功,可以练习「吹」字功以补肾气。

口形:「吹」字音chuī。撮口,两嘴角向后咧,舌尖微向上翘。

动作:微屈膝下蹲,两手松开,内旋外翻手心向外缓缓展开。起身,两手外旋内翻缓缓收回,轻抚腹部。

两掌绕腰腹一周。微屈膝下蹲,两手向下沿腰骶、双腿外侧下滑后顺势前摆。两手从腰部开始下滑即配合口吐「吹」字决(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吹字)。

如此反复练习6次。最后一次做完,两手前摆收回至腹前,微屈膝下蹲,两掌缓缓展开。起身,两掌外旋内翻缓缓收回,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轻覆肚脐,静养2~3个呼吸。

练「吹」字法时,要注意口唇似闭不闭,足趾如抓物状。

6、多念「嘻」字,理三焦

「嘻」字诀与少阳三焦之气相应。三焦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全身通调气机的道路。

因此嘻字诀可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对于爱发脾气、肝火旺盛,老是感觉心情不舒服、郁闷,女性更年期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口形:「嘻」字音xī。发声吐气时,舌尖轻抵下齿,嘴角略从后引并上翘,槽牙上下轻轻咬合,呼气时使气从槽牙边的空隙中经过呼出体外。

动作: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胸前,两乳水平位置,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沿身体两侧缓缓落下。

以上说的都是单练一个字,如果想全套练习,可以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练三遍。初练时,可能出现顾了呼吸忘了动作,或想动作又顾不上呼吸的现象。这需要一个熟练过程。如果时间允许,先把顺腹式呼吸做熟练些,在这基础上再加动作,就不会顾此失彼了。

虽然六字诀的口形具有上述要求,但在实际练功的时候,在保证口形正确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口唇部位的放松,不可过于用力、紧绷等,避免因为刻意注重而造成整个面部肌肉紧张,这样不利于呼吸顺畅和气血的运行。

推荐几篇小文章:

1.儿科|宝宝流感了?莫慌!看看儿科医生怎么处理自家儿砸的

2.皮肤科|太受罪!宝宝动不动就“淹脖子”!

3.儿科|不让宝宝哭?小心宝宝头脑、四肢都简单····

4.养生|养生茶不能乱喝,喝错竟成伤身利器

5.营养科|中国妇幼人群平衡膳食宝塔,纯干货!

上工妙锦囊健康养生知识平台

简介:一个专注于分享健康养生知识的平台;一个只分享不发任何广告的平台;一个文章放心转载的平台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fl/6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