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的痛你了解多少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运动,科学的运动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很多人在运动过后会出现一些身体疼痛或者肌肉酸痛的现象,导致健身难以为继。这些“痛”是如何导致的?又应该如何区分、如何缓解呢?两位专家来为大家解答,大家和健康猴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后的疼痛有哪些?

由于运动需要调动全身的肌肉组织,所以很多人在运动后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的现象。其中有一种痛在锻炼后往往不是即刻出现,而是在两三天后出现,持续2至3天后逐渐缓解。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在锻炼后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至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两位专家都表示,延迟性肌肉酸痛并不属于病理损伤,而是运动过后的正常现象。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运动训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丹彤表示:“在以提升肌肉力量为主的训练中,神经系统控制肌肉收缩,训练过程中产生的张力与压力会对肌纤维造成破坏和微损伤。训练后,机体对微损伤的组织进行修复,进而实现力量的增长。训练的关键是要把肌纤维微损伤的程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变换一种新的运动方式或是训练负荷的突增,都可能会导致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出现,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有点像身体给你发出信号,告诉你这个强度稍微大了一点,但还可以接受。这种在安全范围内的破坏是有益的,没有破坏就没有修复和增长,说明机体对训练负荷做出了正面回应。”

赵丹彤同时提醒:“当然也不能盲目追求肌肉这种酸痛感,尤其是在做一些力量训练时,觉得肌肉‘炸裂’的感觉非常好,效果明显就越疼越练越练越疼,这也是误区。肌肉在力量训练过程中需要对抗阻力做功,血供的增加会让肌肉形态和围度因充血呈现出视觉上的变大,但这只是一种短暂的假象。适宜负荷带来的训练效果增益是一个曲线的过程,在训练中施加相应的负荷,不仅能够让运动者在训练后机体恢复到原有水平,有的甚至可以超过原有水平,这就是常说的超量恢复。因此,在安全范围内,运动量越大、消耗的能量物质越多,超量恢复的程度越明显。但如果训练刺激过大,超过了人体的生物适应能力,就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所以掌握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度很重要。”

还有一种肌肉拉伤痛是即时的,且确实有病理上的损伤,体育总局运医所运动创伤外科主任、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敬滨解释,肌肉拉伤是微细肌纤维的破裂,甚至有局部的出血。“肌肉拉伤和内外因素都有关,比如天气特别湿冷,这时候人的肌肉状态并不是特别好,肌肉处在寒冷状态下比较僵硬,同时处于收缩状态,这个时候就容易受到损伤,此外运动前的热身不够,没有牵拉让肌肉得到很好的延展,或是运动比较剧烈产生直接的撞击,那么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拉伤。另外身体如果有旧伤,就成为身体的薄弱环节,运动不当也容易拉伤。”

周敬滨说:“另外一种由于肌肉纤维过度使用,反复强烈牵拉而引起的肌腱或肌肉产生疼痛感、刺痛感,可以归列为肌腱炎或者叫肌腱末端病。具体来说有过量的奔跑跳跃引起的膝盖的髌腱炎,还有打网球、羽毛球这类挥拍性运动过量导致的外上髁炎也就是‘网球肘’,跑步过量引起的跟腱炎,都属于跟腱的末端病,是一种慢性劳损。”

把握运动原则不大意

周敬滨说,“这些疼痛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在运动前也要积极地去预防,一是在做某些运动的时候要量力而为,不要一次运动量过大;二是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一下子大幅度增加运动量,在医疗当中有一个规律是一周增加的运动量不要超过上一周运动量的10%,按照这个标准能够保证相对的运动安全,但比如说这周我每天走1万步,下周就增加到每天步,那么运动损伤的几率就会增加。”

周敬滨表示,此外,从身体的内在角度看,有时候运动的技术力量不足也会导致肌腱疼痛或是慢性劳损。因为肌腱和肌肉是连在一起的,如果健身者的肌肉力量更强,那么肌肉就会帮助肌腱分担一部分力量,肌肉负荷多一点,肌腱负荷就少一点,相应地肌腱炎或者肌腱末端病的发生概率就会减小。所以说平时大家可以注意锻炼膝关节周围的力量,以及小腿后方的腓肠肌,“网球肘”就要注意锻炼腕关节的肌群,来缓解运动产生的疼痛。此外,有些人的腰会扭伤,他们可以通过练核心力量腹肌腰背肌来保护整个内在结构的稳定性,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的进一步恶化,减少急性症状。

赵丹彤补充道:“对于普通人来说,首先是把热身做正确、充分,在热身过程中,选择的动态拉伸动作要和自己即将用到的身体运动部位匹配。比如打羽毛球,需要下肢移动、核心动态稳定和胸椎灵活控制,在热身的过程中就需要把这些关节的动态伸展和激活稳定都要兼顾到。如果要跑步就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fl/11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