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晓燕审核:周艳芳主任
单位:医院超声科
临床病史:女65岁,腹部疼痛1周就诊。
超声表现:左侧腹直肌内可见梭形混合回声包块,范围约3.9×0.9×3.5cm,边界欠清,纵切面可见沿肌束走形,肌纤维完整,无中断,横断面可见低回声肌束间增厚的间质,呈“龟裂纹样”表现。
图一:纵切面可见梭形混合回声包块沿肌束走形
图二:横断面低回声肌束间增厚的间质呈“龟裂纹样”表现
图三:CDFI肿块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讨论:
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myositis,PM)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炎症性肌病,以嗜碱性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特征。Kern等人于年首次报道并命名[1]。
增生性肌炎的病因不明,组织形态学与增生性筋膜炎相同,是一种良性病变,个案报道,某些病例有近期的局部外伤史。增生性肌炎实际上并非肌纤维本身的炎症,而是肌纤维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性炎症。
临床表现:好发于40-50岁的中老年人,男女无明显差别。
好发部位:增生性肌炎好发生在头颈部、躯干、肩胛带和上肢区域的横纹肌。单个或多个结节融合,肿块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可疼痛或触痛。增生性肌炎是自限性疾病,绝大部分病例可自行恢复[2]。
超声表现:
1、纵切面:肌内可见沿肌纤维走形的梭形混合回声肿块,肌纤维完整,无中断,肌纤维间可见长条状宽窄不等的低回声带。
2、横切面:肌纤维束之间的间质增厚,呈裂隙样改变或者龟裂纹样改变。
3、CDFI:肿块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
1、特发性肌炎:累及骨骼肌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超声表现为受累的肌肉水肿,回声减低,肌肉内肌纤维分隔显示不清,并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2、横纹肌溶解:横纹肌肌纹理模糊不清,回声增强,呈“云雾状”。肌间或者肌肉与骨骼间可见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3、横纹肌肉瘤:一般较大,呈圆形分叶状,边界清,正常的肌纤维结构消失。
4、骨化性肌炎:一般有外伤史,早期呈均匀或者不均匀的低回声,边界清,中心部呈高回声区,后期肿块内可见散在多发的点状强回声,外周出现具有特征表现的蛋壳样强回声环[3]。
参考文献:
[1]肖鹤,宋宴鹏,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韩洋,陈洁、曾燕荣,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3]王月香,曲文春,肌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7
如果想系统的学习胃肠的超声诊断,可扫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