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本篇介绍的内容涉及很多中医秘方级别的治疗方法,在这里无偿奉献给大家,希望能珍藏并应用,实实在在帮助各位爸爸妈妈们解决育儿难题。
1
鼻炎现在有很多孩子有过敏性鼻炎。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鼻炎是由于肺的护外功能减弱引起的,而鼻腔由于直接接触外界,首当其冲会受到伤害。人体正气与外邪作斗争,邪气不能入里。但通常正气不足,不能将邪气完全排除至体外,正邪处于一种交着的状态,故会出现鼻炎。
中医有句俗语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鼻炎的发作期,我们可以控制症状为主来进行治疗。方法为针灸鼻炎穴,鼻炎穴在经络上是没有的,这是我们临床治疗鼻炎的一种常见的穴位,位于迎香穴和睛明穴正中间,针灸扎得很到位的情况下,一个疗程即可以见效,治愈率高。如果这种针刺治疗的条件不具备,则可以换成艾灸,当然艾灸要用细如燃香的那一种,点要小要精准,两边对称,每次坚持灸15分钟左右两侧则效果非常好。
第二种是在鼻炎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使用的方法:黄芪(5克,质量好的黄芪味道很重)、炒白术(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四味药放一起煮水喝,此量为10岁以上儿童或成年人服用量,10岁以下则减半。此方重点在于坚持,坚持此方两至三个月,鼻炎都能好。
2
儿童假性近视现在带眼镜的小孩子越来越多,且低龄化严重,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开始带了。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是藏血的,所以肝血虚是近视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表现在现代生活上就是孩子经常晚睡,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接触太多,对视力影响很大。儿童视力本身就处于一个发育不完全的阶段,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对视力伤害可想而知。
1.按摩。中医主要是针灸,但大家没有针灸基础可用按摩来代替。两只手同时按摩双耳后面的翳风穴,完骨穴,风池穴,依次按顺序按摩次。做眼保健操效果比按摩这三个穴位效果差很多。
2.眼贴。我们配制了一种专门治疗近视眼贴,是纯中药制成的,效果非常好。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这种方法一般用三个月的时间视力至少可提高0.5或以上。
3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现代女性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大多是良性的,恶变可能性较小,不要为此过多担心。但它确实对女性的身体有影响,尤其是每个月月经来之前的几天很痛苦。治疗乳腺增生只要用对方法,其实是很简单的。
这一点相信各位妈妈们有很深的体会,如遇到烦燥不安等状况时会加重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所以要学会疏导情绪,尽量少生气,适当给自己减减压。如大家对宗教没有排斥情结的话,推荐看看《心经》这本书,是一种比较好的调整情绪的方法。
或许很多妈妈们在美容院做过乳腺保养,其实根本没用甚至会加重疼痛。真正对乳腺增生有调节作用的是背部肩胛骨上方的天宗穴。(即下图中的贴黄色标签的位置)
医院进行治疗则分两步:
第一步:走罐。
第二步:艾灸。做走罐主要是把颈部、肩部及背部这些部位做通,之后在天宗穴再做艾灸,每次按摩或走罐10分钟,再对称艾灸天宗穴20分钟,一次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艾灸要在早上或上午做,不要放在晚上做。
4
小儿腹泻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状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且夏秋两季发病率为最高。偶尔的一两次着凉后拉肚子,是身体的正常反应,是人体内排出邪气的表现。而泄泻是指拉肚子时间长,伴有脱水症状,这就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了。
1.感受外邪
正常成年人的脏肺是较坚实的,稍微感受外邪不会有明显反应,但小孩脏肺娇嫩,抵抗力弱,风寒入侵伤及脾胃就会导致泄泻,故平日里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肚子。
2.内伤饮食
由调护不宜、饮食不当或吃生冷、瓜果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损伤脾胃而引起。
3.脾胃虚弱
一种是先天禀赋不足,表现为两眼中间有明显青筋。另一种是后天的调养不当,久病不愈引起脾胃虚弱。表现为脸上有明显的色素不均匀,一块白一块黄的症状,
4.使用抗生素
中医认为抗生素是寒性的,它要把你的火热症状压下来,过量使用抗生素就会出现泄泻。这种情况的泄泻大多过一段时间后会自行康复。
针对不同的泄泻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1.伤食泄
症状为腹胀腹痛,大便酸臭。用手拍一下小孩的肚子,会发出像敲鼓一样咚咚的声音。调理方法第一种是食疗:生姜三片,大蒜五瓣用刀背压碎,盐两克一起煮水五分钟,趁热把煮出的水喝下去。第二种是代茶饮:炒山楂、陈皮、炒麦芽各10克、生姜加ml水一起煮水喝。
2.风寒泄
表现为大便泡沫多、肠鸣、腹痛、肚子咕噜响、舌苔白腻。第一种方法是代茶饮:苏梗10克、苏叶10克、生姜三片一起煮水喝。第二种方法效果较好:用炒菜的细盐把肚脐填平,再在肚脐上放一片一块钱硬币厚薄的生姜,再用艾条灸20分钟。
3.湿热泻
大便是粘的,小便是黄色,舌苔黄腻,多发于夏季。湿热泻代茶方:葛根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
4.脾虚泻
大便稀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治疗方:参苓白术散。成份为白扁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肉、砂仁、山药、薏苡仁。我们通常用的方法是贴护脐贴,效果非常好。
5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又称为子宫纤维瘤,西医认为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良性肿瘤,雌性激素是引起子宫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症状为子宫出血,月经量很大,腹部有包块及压迫症状,腹疗疼痛,白带增多,不孕症及流产。
西医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用雄性激素来对抗雌激素过多的问题;第二,手术切除。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一种癥瘕、积聚,阳化气,阴成形。雌激素可以理解为阴的一部分,这一点上中医跟西医的认识有相似之处。阴气积聚,造成阳气不足,不能使局部气血循环开,形成了有形的物体。积聚时间长了,就成了癥瘕,癥瘕再严重化有可能会转成恶性肿瘤,中医里称为“岩”,就是不可化的意思。
中医的理念认为可以成为有形的物体,就有办法使之化为无形,对抗子宫肌瘤有两种常见方法:
1.艾灸痞根点。痞根点位于背部第十二根肋骨(最后一条)跟腰大肌交接的窝窝的点上。注意尽量上午灸,趴着时可让别人代为灸,在灸点上不要挪开,两边对称依次灸二十分钟。如出现明显灸感则是很好的现象。这种方法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是强烈推荐的。
2.中医里一个很经典的药方:桂枝茯苓丸,现在药店里都能买到桂枝茯苓胶囊,效果不错,如果能配合艾灸则效果更为理想。
6
小儿积滞的调理症状:
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常出现于1~6岁的宝宝。
1、内服:参苓白术散。成分:太子参,山药,炒白术,茯苓,薏仁,炒扁豆,砂仁,桔梗。将散粉参到食物里,如做馒头、饼时放入。
2、外用:健脾贴。洗澡后贴到肚脐上,保留10小时。
3、按摩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边。
症状:
面色蜡黄、倦怠无力,夜睡不安,不思乳食,肚子鼓胀,喜欢揉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稀薄酸臭,唇舌颜色偏淡,舌苔白腻,手指头上有青筋。
治疗:
1、外用:健脾贴。
2、内服:健脾丸。成分:党参,炒白术,炒山楂,神曲,麦芽,枳实,陈皮。
3、挑“四缝穴”,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个指关节处。
4、挑“鱼际穴”,医院操作。
5、艾灸“身柱穴”,试用于年龄偏大的宝贝,用悬灸方式,选择早上或上午进行。
6、以神阙穴(肚脐眼)为中心,顺时针揉肚子。手心正对肚脐眼,手温要高,手不离肚按揉,不要磨擦肚皮。
症状:
偏食或暴饮暴食,形体(主要是四肢)明显消瘦、肚腹膨胀,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黄,精神不振或烦躁激动,睡眠不踏实,睡后磨牙,咬指头、吃异物(如土、粉笔),食欲不振。
治疗(过程较漫长):
1、内服“疳积散”
2、外用:健脾贴
3、挑“四缝穴”
4、艾灸“身柱穴”
5、捏脊。宝贝平爬到床上,妈妈用大拇指、食指,从下往上捏脊,一次捏5-7趟,每天坚持。
以上这些中医方法是咱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结合我们多年临床诊断的数据总结归纳出来的,大家使用的时候尽可放心,重在坚持。
——张巍
文字整理:胡欢芸配图/排版:RT
█相关文章,点击以下标题直接阅读
?中医小妙招帮你搞定孩子常见疾病(第一篇)
?轻松学会小儿普通疾病护理:孩子不再打针吃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