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站在沙灘,瀟灑地脫去上衣,迎向巨浪躍進大海,這就是他一直渴望的──夏天穿上泳褲就能游泳,也可打大赤膊曬太陽,跟其他男生沒有兩樣,沒有人驚訝,也沒有人側目。
點左上角獨家標誌,即可關注我們哦!
明報周刊提供
原文名:一個跨仔的求生意識
文
蕭曉華
小強在鏡頭前訴說他遲來的「青春期」。35歲,才像10多歲男孩經歷青春期似的,身上體毛愈漸濃密、聲線變得低沉、鬍子也長出來了,一切都因為服用了荷爾蒙。
去年底,他進行了乳房切除手術,加上身體脂肪比例開始改變,較以往更容易操練肌肉,愈來愈自信。但他的下半身,卻依然保留著女性特徵……
如果不表明身份,大概沒有多少人知道小強是跨仔(女變男跨性別者)。從外觀、聲線、舉止神態,他看來都是個不折不扣的男性。平日去洗手間,他都選擇男廁,從來不曾需要出示醫生紙向人證明他患有性別認同障礙。「相對跨女,社會普遍接受男仔頭(的跨仔)。為何要交代我身份?一來我不是博你同情,也不用你了解我。」參與跨性別平權組織工作的他說。
記者相約他到咖啡店談過好幾次、每次都聊上一兩個小時,他來來回回,在觀念上花盡脣舌,很在意被誤解,如談到他的「轉變」、「變性」時,便顯得很反感。「聽到『變』字便反感!用『還原』較接近,也許這不是一個最準確的形容詞,但我卻是真心想做回自己。」
校服掙扎
小強強調,自己並不是要洗掉身份,因為過去的經驗才會帶來今日的自己。31歲那年,他讀了椿姬彩菜的著作《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確立自己的性別認同。當時他很驚訝,除了書中主角是男變女之外,自己跟作者從小到大竟有如此相似的心路歷程,而一直以來無法向人表達和傾訴的困惑和鬱悶,都源自他的內在是一個男孩子。
對自我的身體感到混亂與不自在,始自成長發育的過程。「我記得7歲那年祈禱,我同神講:『其實我好想做男仔,如果可以做男仔就好啦。』但知道沒有可能,如果這樣就可以,不是世界大亂?」成長過程中,他經歷無數次的自我溝通過程,單是著校服裙這個議題,便要跟自己不斷「溝通」。「讀小學時,為每天要穿校服裙而掙扎。一天發現蘇格蘭的男人也穿裙子,便說服自己,男仔也有穿裙子的可能。到了中學,一周有兩天體育課,便自我安慰,5天內也有2天能做男仔。」冬天校服上身可穿恤衫領帶,他就更雀躍,「校服本已是西裝feel,還有領帶,一系上,man(男人)到不得了。我最愛打領帶,還主動幫同學打。」
身份危機
說話時,小強的語調總像在和人爭拗,執拗外界需要給予他性別上的認同。他形容自己像在狹縫中尋找生存空間。「我需要別人承認我是男性,我需要別人承認我不是女性,我更需要別人承認我是一個跨性別……」
「為何很多跨性別人士會自殘?因為痛苦太大。在發現自己的過程中,不少人會有行為偏差。有些跨仔更有扭曲的理解,例如會用念力希望胸部不要發育,對子宮萎縮或停經會很高興等。」
大學畢業後,他選擇當上幕後製作人員,以避過穿裙子上班。「我很努力地以女性身份尋找出路,例如男人髮型、女強人、喜歡女人……但一直不能把現實的女性身份融入到我對自身的想像當中,也一直未能把我想像中所規劃的男性的人生,帶到去現實當中。看似生活得好,卻是過一天是一天,只有短期願望,沒有長期規劃,不敢奢望結婚生子,壓抑感情渴望,無法想像逐漸老,是一種identitycrisis(身份危機),也是一種displacement(身份轉換)。」
講到內外不一致,他愈說愈激動。「任何人將女性身份加諸我身上,我都好不開心。」別人稱他小姐,他感覺不舒服,覺得礙耳。「從前我一開聲,就感到聲音出賣了我。我上身的(乳房)雖然不是很大,著衫能掩蓋,但那是有和無而不是大和小的分別。」當時渾身不自在,令他下意識地寒起背,遮掩身材。對於自己的裸體,他亦從不會看,亦不敢面對,把自頸以下的身體當作不存在,甚至想像自己有「肥仔胸」(男性女乳症),「一般男生都未必接受得了,更何況是我。」他也曾努力去練身材,希望乳房看起來像是胸肌一部分,但還是不行。
遲來的青春期
去年,他終於跑去進行上身乳房切割手術,加上服用男性荷爾蒙後,他「自然地」經歷了生理上的轉變,像遲了30年才來的男性青春期,開始發育,聲音變得低沉、性慾增強了,脾性亦有所轉變,鬍鬚體毛慢慢長出來,「從小到大都覺得剃鬚好有型,現在終於有得剃,雖然不常有,但也很enjoy(享受)那個moment(時刻)。這是男性極度自戀的moment,等如女性化妝畫眼睫毛。」
然而他暫時仍沒考慮要否把子宮卵巢都換成陽具。「想不到為何要做(下身置換)。現下服用荷爾蒙,間中會感到疲累、亢奮,但生活還可以。」
第三性定義
不全是男,也不全是女;但透過服食荷爾蒙,在表徵上他已是一位男性。那天他到商店看男裝,試身鏡前的他自我欣賞也陶醉,記者打趣說他英氣十足,他自信地說:「買衫就是這樣吧!」小強對自己的身份和身體已感滿意,「每個人的性格和怎樣平衡處理都不一樣。我不一定要和肉體割離,只作部分改變,但原來這樣是不容於社會的。」在外國,性別的定義近年已被拉闊,如澳洲,上年通過讓民眾自由選擇性別的法例,可以自由選擇「男性」、「女性」或「性別不明、雙性或未指定性別」。小強獲悉後,本身是澳洲公民的他,便申請將澳洲護照上的性別一欄,由「女」轉為第三性(GenderX)。
根據現時的香港法例,要在身份證上更改性別,必須要完成下身手術。小強認為,即使政府現時無法仿效外國,立即建立GenderX,但至少要讓公眾知道,第三性不是男女以外的事,「並非每個跨性別人士也覺得自己是GenderX。有些人的性別認同是女,有些是男。你想如何定義我?我花了30年時間去諗。」
去女性化
既在身份證上無法更改性別,他便在其他公共領域上全力爭取「名份」。「當你跟我爭拗,手術做到哪程度才是男或女,Okay。那我會跟其他人去談其他層面的東西。我轉不到身份證,但也不希望你叫我小姐。」例如他要求銀行稱呼他為先生,否則把所有存款和投資轉走;又拒絕在表格上男和女的方格內選擇,反而畫上一格X。「我逐間(銀行)打去,話自己有病(性別認同障礙),叫他們來電和書信時,改做Mr.或者不用稱呼我,總之將我相關的資料都去女性化,否則考慮光顧另一家銀行。」結果大部分公司都把他的稱呼(title)抽起。
常有人問他,為什麼那麼渴望做男性?他說:「我的內心世界是直男,那是由衷而發的。男仔可以又無聊又好色,但我不能否認我是男人。我也好大男人:男兒流血不流淚、結婚要養家、女友或太太即使出來打工也只是賺錢買花戴。」但他一直沒有拍過拖,暫時一切仍然停留在想像當中,他一直堅持,先要弄清楚自己的性別:「如你當我是女性去愛,就完全搞錯。如果有個女仔不介意我是女仔跟我拍拖,我會拒絕。我曾經以為自己是女同志,但接受不到以女性身份和另一個女性在一起。」
该篇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