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到“肌无力+肌萎缩”,神经科医生的脑子里肯定跳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定位定性思路。抓得住的常见病,猜不透的罕见病,所有病种都挂在神经科这颗茂盛大树的枝丫上,只要找准道路,总能顺藤摸到那一只金瓜。本文将要提到的这只“瓜”恰好长在了特殊的位置,看看你能不能找到正确的摸瓜思路!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病例回顾病史特点:患者,男性,67岁,因“左上肢无力3年,肌肉萎缩1年余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感左上肢上举费力,握力尚可,无肢体麻木,无关节活动受限,当时未予重视及治疗。期间患者症状加重,予针灸、理疗等未见改善。1年余前患者自觉左上肢肌肉萎缩,近端为主,其余肢体肌力无明显变化,无感觉受累,无大小便失禁。遂来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平时爱好健身锻炼。辅助检查:颈椎MRI见图1,头颅、臂丛MRI未见异常,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伤(针极肌电图(EMG)仅行三角肌检查),其余血尿液标本常规生化检查无殊,腰穿示压力mmHg,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无殊。治疗上:予弥可保、前列地尔治疗3天后肌力明显改善。图1该患者临床及颈椎MRI表现左侧三角肌和肱二头肌明显萎缩(箭头),颈椎MRI显示C3-4、C4-5和C5-6节段颈椎受压So,初步诊断?这个病例带给我们的疑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病程3年,但症状无明显进展。②仅有运动受累,感觉保留。③症状仅局限于右上肢,且近端为主。④颈椎MRI可见颈髓受压。⑤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后快速好转。在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罗列一些可能的疾病。1.肌萎缩侧索硬化(ALS)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进行性骨骼肌无力乃至瘫痪、呼吸衰竭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ALS患者可因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位置的不同可表现为不同表现。当下运动神经元受累时可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束颤,常为单侧起病,不对称。ALS的诊断需要存在颅内、颈、胸、腰骶四个节段中至少三个节段受累的证据,且由一个节段在数月至数年内进展至另一节段,预后较差,一般神经营养治疗无效。本文患者病程三年,症状仅局限于左上肢,且加重不明显,尚无其他神经节段受累的临床证据,暂不支持ALS诊断。2.平山病(HD)HD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常见于青年男性(瘦长型),可能与屈颈时硬膜囊异常移位和牵紧,引起下颈椎脊髓前?角慢性微循环障碍有关。典型临床表现为双侧不对称的局限于上肢的肌肉萎缩及肌无力,以手内在肌及前臂肌群萎缩,常为自限性。EMG常可见颈段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常以波幅降低为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检测则通常无明显异常。该例患者起病年龄较大,不符合HD的临床特征。3.肩袖撕裂肩袖撕裂与外伤、肩部负荷过大、神经变性等有关,中老年多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和无力,三角肌肌群受累为主。影像学可见肩部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平素爱好健身,肩部曾有过度伸张活动,但患者隐匿起病,病程中无明显肩部疼痛,暂不考虑。4.Parsonage-Turner综合征Parsonage-Turner综合征又称神经痛性肌萎缩,可能与臂丛神经免疫性炎症有关,感染、运动、手术、接种疫苗等可为诱因。临床可表现为严重疼痛,随后出现臂丛神经分布区局灶性无力,肩胛区可受累,多数伴感觉过敏。EMG提示去神经支配。患者无明显疼痛表现,且EMG不支持。5.骨间后神经病(PIN)PIN主要因嵌压或肘部外伤导致前臂上段桡神经损害,可继发于桡神经半脱位、桡骨近端骨折、长时间或重复性旋前—旋后动作、肿瘤(脂肪瘤)、神经痛性肌萎缩及受桡侧腕短伸肌压迫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前臂旋后和桡侧伸腕正常、尺侧腕伸肌发生无力,前臂上外侧出现疼痛,而无痛觉减退。EMG可见指总伸肌、肱桡肌和肱三头肌失神经改变。本文患者主要为上肢近端肌无力、萎缩,不符合桡神经支配区肌肉改变。6.颈椎病(CS)CS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CS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表1),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但以上四类典型CS的表现均与本文患者有所不符,那么是否存在某种特殊类型可以解释这一表现呢?表1不同类型颈椎病的鉴别特征在此揭示本文的答案——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amyotrophy,CSA)!CSA
概述CSA是一种与脊髓腹侧神经根和/或脊髓前脚选择性损伤有关的表现为上肢肌无力和萎缩的疾病。然而,其后缀为“颈椎病”,所以,CSA实为颈椎病的特殊类型。那么,它与常见的几类颈椎病究竟有何区别?年,Brain等首次描述了上肢肌肉萎缩、无感觉障碍或锥体征的颈椎病病例。年,keegan与Sobue等将其描述为“伴上肢分离性运动功能丧失的颈椎病”。年,研究证实节段性脊髓病是这种选择性肌肉萎缩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使用术语——“CSA”。此后,CSA被定义为一种因颈椎病导致严重上肢肌肉萎缩,不伴感觉缺损或锥体征的临床综合征。而Iizuka等后来发现CSA患者中可存在锥体束征。目前CSA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明确,在一项对名颈椎手术患者的统计中发现7例(1.1%)。可能的病因机制CSA作为颈椎病的一类,其致病基础为颈椎退行性变,目前学者认为,其具体机制可能包括:?腹侧神经根选择性损伤(颈椎的后外侧骨赘压迫硬膜内的腹侧神经根)——其中,颈5水平脊髓最粗,而神经根短、细小,且颈5生理曲度大,颈部活动时容易造成神经损伤。?脊髓前角细胞缺血性损伤(脊髓前动脉供血不足)——可能与继发性椎管狭窄、颈椎运动压迫/拉伸髓内外血管有关。临床表现根据肌肉萎缩分布,临床上将CSA分为两大亚组——近端型和远端型,同时还存在混合型(同时出现近端和远端型,但很少见)。与其解剖病理因素相关(上文机制),临床上以近端型多见,多表现为不对称性单侧肌肉萎缩、肌无力,进展缓慢或不进展,多不伴感觉受累。病程多为自限性。表2近端和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特征辅助检查(1)影像学:可见椎间隙狭窄、生理曲度变直、椎间孔狭窄等。磁共振可见多节段受压的颈髓内部线性高信号(蛇眼征)。目前研究认为,近端型CSA通常涉及C3/4或C4/5椎体水平,分别对应于C5或C6脊神经根的压迫;远端型CSA常伴C5-C6、C6-C7或C7-T1节段椎管及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病,累及C7-T1神经根。C5-C6脊髓节段受累最常见于远端型CSA,C4-C5节段受累最常见于近端型CSA。(2)肌电图:CSA的典型肌电图表现主要为萎缩肌?肉的失神经电位(纤颤电位、正锐波、束颤电位等)和运动单元电位降低,而胸椎旁肌?及下肢肌肉?异常。诊断CSA的诊断目前缺乏特异性证据,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疾病过程、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和电生理结果,需排除其他疾病(包括ALS、平山病、周围神经病等)。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考虑CSA:表4脊髓型肌萎缩症和平山病的鉴别治疗CSA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关于CSA的手术研究较为热门,但目前关于手术时机和效果目前尚无定论。?保守治疗:包括在疾病早期的颈椎牵引、制动和理疗,以及药物如维生素B12、维生素E、前列腺素E等可能有效。此外,高压氧也被证明有效。?手术治疗:根据现有研究认为,其手术时机主要为:发病4月经保守治疗无效;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的CMAP幅度减少30-50%;徒手肌力测量3/5级;远端型CSA。手术方式推荐前路减压融合术(1~2节段的无椎管狭窄)、单纯的后路椎管成形术(2节段合并椎管狭窄)、后路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2节段合并椎管狭窄)。总结通过倒叙介绍CSA的相关知识,大家是否可以理解文初病例患者的诊断疑难点?不合常规的临床表现+出乎意料的治疗效果,当临床遇到此类表现的患者时,不要忘记考虑这个神秘又隐晦的特殊类型颈椎病!参考文献:[1]JiangSD,JiangLS,DaiLY.Cervicalspondyloticamyotrophy[J].EuropeanSpineJournal,,20(3):-.[2]TaniguchiS,TakahashiH,AokiY,etal.Surgicaltreatmentfordroppedheadsyndromewithcervicalspondyloticamyotrophy:acasereport[J].BMCresearchnotes,,11(1):.[3]LuoW,LiY,XuQ,etal.Cervicalspondyloticamyotrophy:asystematicreview[J].EuropeanSpineJournal,:1-9.[4]ZhengC,ZhuY,NieC,etal.Alteredmotoraxonalexcitabilityinpatientswithcervicalspondyloticamyotrophy[J].ClinicalNeurophysiology,,(7):-.[5]LiT,ShiG,ShiL,etal.ClinicalFeaturesandLong-TermSurgical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by/6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