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巧敏⊙单位/医院病例回顾患者林XX,女,56岁,以「左背部肿物2年余」为主诉就诊,来我科行浅表超声检查。查体左背部见一隆起性肿物,大小约12.0cm×7.0cm,表面皮肤无红肿,无破溃,浅表静脉无曲张,边界清楚,质软,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与皮肤无明显粘连,活动度欠佳。超声所见左侧背部肌层后方可见无回声包块,范围约7.5cm×2.5cm,壁较厚,边界清,内透声好,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探头挤压可变形(见图1-2)。超声提示左侧背部肌层后方囊性包块,局限性积液?囊肿?建议结合其他检查。图1肿物二维声像图图2肿物彩色多普勒图术后病理(左背部肿物)纤维囊壁,部分玻璃样变性,囊壁见广泛钙盐沉着,周围小囊腔内见蓝染无结构物,伴少量炎细胞浸润,未见明显多核巨细胞反应,形态符合瘤样钙盐沉着症。病例讨论瘤样钙盐沉着症是软组织少见的非肿瘤性病变,在年Duret发现此病变,而Inclan在年首次命名。瘤样钙盐沉着症又称钙化性滑膜炎、钙化性胶原溶解症、脂肪钙质沉着症、脂肪钙化肉芽肿病等等。其特点是关节周围钙盐沉着,形成类似肿瘤的肿块。流行病学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50岁以上极少见。2、男性略多于女性。3、发生部位主要在大关节附近,多见于臀部、肩部及肘部,而手、足、膝关节附近少见。发病机制瘤样钙盐沉着症发病原因不确切。目前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如下:1、与钙磷代谢、胆固醇代谢失调有关。2、遗传因素。3、种族因素,有文献表明本病好发于北美洲的黑人。4、与局部轻度反复外伤有关,轻度的外伤导致局部出血,脂肪坏死、纤维化,继而胶原纤维溶解、钙盐沉着。5、免疫因素,有的患者出现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A升高。6、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接受超量维生素D。7、慢性肾病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病理特点1、大体病理病变大小不等,无包膜,切面灰白色或灰黄色,质硬,有砂粒感,有时可见纤维组织分隔的囊腔,内含黄白色或乳白色的糊状钙化物。2、镜下特点囊壁为纤维组织,囊内主要由大量钙化物构成。活动期病灶中央为钙化物,边缘可见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等;非活动期仅可见钙化物,周围为纤维组织包绕。临床表现肿块一般缓慢性增大,病史较长,可达数年;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局部可出现不适、疼痛或触痛。超声表现瘤样钙盐沉积在超声上的表现与病程的长短以及有无囊腔形成有关,有以下几种表现:1、强回声团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多发强回声团聚集,后伴声影,未见明显血流信号;2、混合回声团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混杂,可见无回声及强回声团,未见明显血流信号;3、囊性包块形态较规则,边界尚清,壁较厚,周边可见强回声环,内透声好或欠佳,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鉴别诊断1、强回声团应与骨化性肌炎及痛风石等鉴别。骨化性肌炎常有外伤的病史,肌肉组织间可见强回声团,后伴声影;痛风石常有痛风的病史,尿酸也有增高,患者疼痛较明显,周围可见滑膜炎的表现。2、混合回声团应与畸胎瘤相鉴别。畸胎瘤常见发生于卵巢,其他部位也发生,一般畸胎瘤的边界清楚,有完整的包膜,囊性部分有时可见线状高回声,内部回声不均,相对杂乱,强弱不等。3、囊性包块应与表皮样囊肿、局限性积液相鉴别。表皮样囊肿起源于皮肤表皮层,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囊壁较薄,内部回声可为均匀或不均,有时可呈洋葱皮样改变。诊断本病应紧密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影像学表现,瘤样钙盐沉积症可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但是手术切除时应彻底切除,若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参考文献:[1]黄俊英,宗方.右肩部肿瘤样钙盐沉积症超声表现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S1):-.[2]李花芬.瘤样钙质沉着症16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9(05):.[3]马艳敏.超声诊断右膝关节上方肿瘤样钙盐沉积症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12(05):.
策划/苏姗
投稿邮箱/
.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bl/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