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简介
医院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公立性康复医疗中心,是县残联定点康复医疗机构。是上栗县唯一一所承担肢体残疾儿童(脑瘫)康复项目的机构,是江西省、市、县三级残联指定的“肢体残疾儿童(脑瘫)康复项目”定点机构。
医院始建于年,经过三十余年的奋斗和发展,目前拥有优良的康复条件及雄厚的中医师资队伍,也为我院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设置相关项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机构拥有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及教师等工作人员十多人,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同时高薪聘请了国家级名老中医钟新渊针灸传人在我院长期坐诊,让上栗县内有需求的患儿不需外出四处求医,也可减轻一些家庭经济压力,能够大病不出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知名中医专家的中医特色诊疗服务。
机构投入百余万元进行装修改造及购买设施设备,环境温馨舒适,宽敝明亮,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在残疾儿童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性服务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患儿家属的好评。
机构服务能力
医院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机构采用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模式,目前可开展康复评估(脑瘫功能分级、GMFM、ADL评定等)、运动疗法(手法治疗、Bobath技术、姿势控制、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体位的转换等)、作业疗法(认知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ADL的训练等)、电疗(经颅磁、脑循环等)、言语语言治疗、智力训练、吞咽治疗、小组游戏课及特色中医治疗(包括针灸、艾灸、按摩、穴位敷贴、耳针、中药浴等,通过各种中医特色治疗,刺激患儿的特定穴位,达到舒筋活络、改善全身微循环功效,使患儿张力降低、肌力提升、提高智力、增强体质、调节情志)等针对残障儿童康复治疗的综合项目。实施个别化训练,组织家长培训,开展社会融入性活动等,通过以上综合康复训练,使孩子们从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智力、交流、沟通、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为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科室配置
医院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设有咨询接待室、康复评估室、运动训练室、作业训练室、言语认知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引导式教育室、游戏室、针灸室、理疗室、中药熏蒸室、治疗室、培训教室等,另外配套建设有室外活动场地。
特色治疗及先进设备
1、康复评估:评估儿童综合能力发展,包括:身心状况、生长发育、身体素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日常行为能力、社交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全方位能力指标状况。
2、运动治疗:是为了改善运动功能而进行全身或身体某一部分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运用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最终目的是借助或不借助器械,科学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恢复患者丧失或减弱了的运动功能,同时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骨质疏松、局部或全身畸形等合并症的产生。
3、活动的各种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各种手段对患儿进行刺激与催眠,并有声音激发身体反应,使患儿达到健康目的。
4、物理因子治疗:是康复治疗的主体,它使用包括声、光、冷、热、磁、电、力(运动和压力)等物理因子进行治疗,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采用非侵入性、非药物性的治疗来恢复身体原有的生理功能。对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改善肌肉瘫痪、抑制痉挛、防止疤痕的增生以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5、头针:具有增强智力、促进语言发育及情感表达、改善平衡及运动功效。主要用于脑源性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小儿脑瘫、小儿智力发育不全、平衡障碍、脑外伤后遗症等。
6、体针:通过对腰背部及四肢局部穴位的刺激,达到舒经活络,提高肌力,改善肌肉萎缩及降低肌张力等功效。主要适用于患儿四肢肌力低或肌张力高等。
7、耳穴埋豆:耳朵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耳朵上分布着人体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通过对某反射区的刺激可达到调节该脏腑的功能,从而使人体阴阳平衡、脏腑调和。主要适用于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及小儿脑瘫、小儿发育迟缓等儿童康复治疗
8、中医推拿:脑瘫患儿的点穴推拿治疗是中医传统治疗,具有悠久历史,我们运用点穴推拿手法治疗脑瘫患儿,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健脾益气、补肝益肾、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适用于患儿存在异常姿势,出现四肢肌力低或肌张力高等。
9、药物熏洗治疗:就是用中药制定不同的中药方剂熬水,让患者躺熏洗桶内泡澡。熏洗时的温热和药物双重效应,以及肌梭传导受温度影响的特性,起到对脑瘫患儿可有效松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通过皮肤、经络使药物渗透到肌体、脏腑和各组织内外,达到舒筋通络、强筋健骨、温经散寒、濡养肌肤、通利关节的作用,使局部皮肤血脉充盈,筋骨濡养,而达到机体肌力增强,肌张力改善,关节滑液分泌增加,以控制肌肉、筋骨间的粘连、挛缩。主要针对痉挛型、迟缓型、手足徐动型、混合型等各型儿童脑性瘫痪。
10、医教结合:机构整合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应用系统的“医教结合”综合性干预模式,不断探索和研究儿童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新技术,形成了系统化的儿童康复诊疗体系,综合开展了以行为、心理、教育、生理、药物等多个导向的治疗方法。
11、引导式教育训练: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把语言与动作贯穿起来,融合成一组训练方法,应用丰富的引导式内容和手段,调动患儿的兴趣,启发他们的主动训练热情,让他们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
12、家长培训:举办家长培训班,由长期从事儿童康复诊治的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为发育障碍儿童家长讲授有关发育障碍儿童相关的康复知识,最终实现普及儿童康复知识,推广家庭康复适宜性技术,提高家长们的家庭康复技能,使发育障碍儿童和家庭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帮助。
13、一对一个训课:根据特需儿童的不同能力,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IEP),运用ABA的方法,DTT教学操作,快速提升儿童认知、理解、语言等能力。有趣的小组课:提升儿童共同听指令、轮流等待、目光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