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33天,思念33年,隔壁老王的爱情故

俗家弟子王维的爱情故事

大诗人王维字摩诘,容易与我好朋友老蔡的早期网名相混淆,他叫楼摩,闽南语类死八婆、神经病之意,福州话翻译成癫趴,发癫至趴,很好理解。这是自谦的说法,朋友老蔡一点都不趴,赚钱目标很明确,只是讨老婆大业竟未成。

中国文人当中,王维是与佛门近距离亲密接触的第一人。他的摩诘取自佛教典籍《维摩诘经》,而非闽南语。印度人维摩诘是王维的男神,该印度人曾经大富大贵,妻妾成群,花团锦簇,却能修大乘佛典,大彻大悟而成大正果,成大居士,设坛传经。他还醉心学术研究,没大没小,敢与普贤菩萨争议佛法,这事儿在佛门中都传开了,学术小泰斗的称号由此得来全不费工夫。

王维是南禅宗的俗家弟子,也是山西的望族子弟,就像丐帮中的净衣派,不提倡当苦行僧,他做着官儿,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万恶的世俗乐趣,然后在家里专门辟出的禅房里,每日坐禅,发呆遐想。这暗合南禅宗的宗旨,南禅宗讲究顿悟,不要求苦悟,所以王维并不苦修。俗家弟子随意得很。随意到什么地步?看起来大大的不敬,对佛主出言不逊算是轻的了,把寺庙中的木佛劈了当柴烧好像就过份了点。难道他们想学竹林七贤魏晋作派,通过耍个性,搞另类来引发信徒们的禅心不成?果然是曲径真通幽,套路深似海。怪不得王维学人家七贤,也喜长啸,有铁证如山,升堂,威武,上证物《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七贤是聚在一起叫,他是独自一人啸。一个看起来乱,一个看起来静。但是共同点肯定就是共同点,长啸都有个前提,那就是心中积累着令人郁闷的不啸不快之物。

静和动总是相对的。晨钟暮鼓,一头木鱼在云霭松风中敲打出的静,对应出尘世间的万般骚动。如果没有山下的芸芸众生,寺庙里的和尚们恐怕也会不淡定。

想当年王维也年轻过,相思过,为伊人瘦过。他发过感慨,发过春,写下了连如今娃娃都会诵读的伤心的情诗《相思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还是重朋友之情的人,有诗为证,这诗教科书上亦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对对,就是这首喝完这杯还有三杯、喝完三杯再来一杯的把人家喝高的劝酒名诗,叫《渭城曲》。

王维是个音乐神童,八九岁的琵琶水平已达专业十级,经常被协律郎爷爷用来显摆用。协律郎,掌管音律,朝廷的乐官,正八品。我想怎么得也相当于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吧。母亲崔氏是王维的绘画启蒙者。丈夫身体不好,崔氏天天在家祈祷。故其笔下的丹青草木,常伴一种淡淡哀愁。王维九岁,丧父。紧接着,爷爷也走了。崔氏两度抚棺痛哭,你们好狠心哪,丢下我们一大摊子怎么活呀。哭醒了面对现实,崔氏一把抱住长子王维。还好还好,望族之后,家底颇厚,可衣食无忧。小王维此后数年,淋浴在经卷、木鱼、香火、念珠氛围中,在和尚的身影和寺庙的法事中感受着观音慈祥、释迦庄严。崔氏从悲伤中缓过劲来,转为儿女祈福。

小王维茁壮成长,转眼到了朝廷开科取士之时。于是进京赶考,略带孤独的小兴奋。这一年,王维十七岁。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但在他看来,长安过于嘈杂了,人太少,街太宽,王维听而不闻。他还是比较喜欢入夜书窗静。

重阳节到了,略带忧伤美男子气质的王维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诗击中了待考士子们的泪点,传抄甚广。据说有人含泪写成条幅,挂于客栈墙上,看一眼,掉眼泪,再看一眼,又掉眼泪,书都读不下去,只好揉成团,丢了,丢了之后复摊开,抚平,接着掉眼泪。据不完全统计,那一届的考生上线率,低了五个百分点。

秋末,一纸书信至长安。母亲崔氏病重。王维匆匆赶回。他居家九个月,无微不至服伺母亲。母亲的病渐有起色,竟然痊愈。城里的名医表示惊讶,直呼:奇迹啊,这是医学界的奇迹。这不是废话,与之后王维的爱情故事密切相关。

王维返回长安,一个叫綦毋潜的好朋友给他出主意。咱不能老这么呆着,得找人,拜高门。他建议,干谒宁王、岐王,因为这两人好文艺,迷咖啡,蓝山牌,有小资情结。考进士,若得高官举荐,效果自然大不同。干谒是唐朝读书人挂在嘴边的流行词汇,类最近单位申报全国文明单位,人人必知晓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维想一想也好,就这么着,得动起来,天上哪会自动掉大饼。王维去干谒,“朝叩富儿门”,把自己的“名刺”递了进去,杳无音信。第二次学乖了,打点门吏银子,然后再呈上他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书法不错,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这次成功了,十八岁的王维成了岐王府上的座上宾。王维不但字飘逸,诗飘逸,弹奏琵琶也飘逸,岐王两眼放光,耳朵竖得老高。一问身世,岐王感叹基因强大,这孙子,原来爷爷是协律郎啊。成功可以复制。中唐的白居易,十六岁的时候,不也凭着“离离原上草”一诗,得到高官诗人顾况的青睐吗。

王维二十一岁高中进士,第一名,岐王给他发奖金。还接受礼部、吏部高官接见,披着红戴着花,打马游街,吃专为上榜进士设的鹿鸣宴。岐王又把王维推荐给了宁王李宪。李宪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两王府一墙之隔。有时王维这边还喝着呢,那边的管家就过来请他了。可谓春风得意哇哈哈。《旧唐书?王维传》里这么说: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视为师友。与此同时,王维的弟弟也中了进士,兄弟二人扬名于京师,母亲崔氏老激动了,掏出了几粒救心丸。我看《笑傲江湖》是王维写的吧。

宁王有个任性妹妹叫玉真公主,是个女道士,听王维弹奏了一曲自谱的《郁轮袍》后,有点着迷,强烈要求王维收她做女弟子。兄妹二人听琴观诗画,很佩服王维的两把刷子。后来,岐王命王维为唐玄宗献诗,受到表扬,出了风头.宁王听说了,赶紧送上玉制的请柬……王爷加公主,把年轻的王维捧于高处,宠得王维梦儿甜。王维却举止如常,“无矜色”。这让周围的人想不通,臭不要脸的,给你脸不要脸,要是给我这个脸,我舌头都恨不得吐出来了。

照理说,事情应该沿着康庄大道向前发展。然而王维就是王维。他不会因为谁对我好,就对谁好。王维写《息夫人》,管闲事,惹怒了宁王。

事情是这样的。宁王李宪近来宠爱一个叫甄氏的女人。这女人是抢来的。原是王府厨房管理人员老周的老婆。只因探望老公,路过庭院时不巧碰上宁王。宁王眼睛便飞贴在其身后,直到房屋拐角。本来,王爷嘛,见过世面的人,起初惊艳归惊艳,并无夺美之意。然而王府管家撞见此幕,认为拍马屁的机会来了。于是先是把老周支开,叫甄氏献茶,第二天再次调虎离山,七巴啦八巴啦,侍茶,侍宴,侍寝,侍侍三部曲,终于成功让宁王把甄氏收入帘中。甄氏怀念“前夫”,时常于池塘边抹眼泪,下小雨。

王维得知此事,睡不着觉了。甄氏不羡荣华富贵,让他很感动。他决定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时机说来就来。夏天,王维随岐王献诗感动圣颜,入秋回长安,便接到宁王的玉制请柬。中秋节宁王府开派对,夜宴赏月。宁王李宪先行赋诗一首,月亮啊,你真是圆哪,月亮啊,你真是亮哪,长安的百姓啊,你们真幸福啊,我的皇恩啊,真是浩荡啊。一帮清客得了主题,似饿狗扑向肉骨头,纷纷拿月亮和团圆下嘴。王维暗喜,乃作诗一首。这个大才子会做什么诗呢,是拿嫦娥说事,还是借桂树开花。大家伙期待的眼神,聚集在他的两片嘴唇之上。

王维却写《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王维怕大家看不懂,达不到目的,接着讲了春秋这个息夫人的故事。春秋时,南方有个息国。息国君王的夫人叫息夫人,美貌惊动楚王。楚王发兵灭了息国,将息夫人抢到郢都楚宫。几年过去了,息夫人始终不言不语不笑,常面带戚容,垂头行走。当年在息国,息夫人的笑容是出了名的,玉齿一开,沉鱼落雁。楚王很郁闷,问息夫人:你都为本王生下两个大胖小子了,为何老是不开心?息夫人答:我作为一个女人,侍奉两个丈夫,不能守节已经很痛苦了,大王还想让我说什么呢?

故事讲完,甄氏泪流满面。意思好明显。宁王好生气。后果好严重。宁王问甄氏,你想做本朝的息夫人否?甄氏躬身答:是!宁王肺气炸,王摩诘大大的坏。然而王爷就是王爷,素质蛮高,气度不同寻常,加上玉真公主劝,好兄弟薛王李业及时送来两个绝色女子转移注意力。宁王当好人,还甄氏自由身,并赠夫妻百金立业。

王维做了件好事。长安城的狗仔猫仔纷纷出动,八卦小报争先报道,标题取得很吸睛。什么新科解头虎口夺美娘,王爷也只能干瞪眼啦!什么色狼只在最高层,摩诘亦能翻覆天啦!什么我是怎么逃离虎口的啦……《息夫人》的故事袭卷寻常百姓人家。外界纷纷扰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妈的时候,王维学母亲打坐。盘腿,点香,闭目,悠然神往。

过年了,老周夫妇请王维吃饭。据说经过小报宣传,他们开在西市的铺子生意相当火爆,大家都想来看看这对气坏王爷的夫妻现在过得怎么样,当然了,光盯着人家看不礼貌,就顺便买点东西。王维欣然赴宴。

不曾想,宴中惹发小恋曲。甄氏的妹子小甄氏,今年未满十七岁。玉盅捧在手,殷勤显于形,直把红颜醉,只是不敢把目对。王维不敢当场接招,夜里起床打坐,有利脑袋放空,却怎么也放不空,小甄甄音容宛在眼前。王维硬生生,迷糊糊想到天亮。窗外下着雪,心里也下着雪。王维裹衣而出,直奔老周家。开门见山:小甄甄婚配否?

王维恋爱了。他第一次感到长安的冬季是那么的美。天气却不是那么的冷。两人大路不走,偏走小巷,黑暗中缠绵手儿相连。

王维写了信,准备待老弟王缙回老家时捎给老母。目测母亲没有不同意这桩亲事的理由。岐王为了栓住他,本来打算给他提亲,但见他近来“情貌殊异”,猴子屁股坐不太住,便料他为男女情事所扰,于是打消了念头。王维心里想的是,什么时候可以将小甄甄隆重推出。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母亲崔氏一纸书信送到长安。王维展信冒大汗。母亲定了一门亲。姑娘也姓崔,想来是母亲族人。崔姑娘刚满十八,亭亭玉立。其父做过蒲州长史。长史是仅次于刺史的六品官员,正宗的厅级干部。且该姑娘“品貌俱佳,能文能琴”,显得与王维十分登对。崔氏行使母亲权利,已为长子向崔家正式下了聘礼。王维叫苦连天天不应。这个大孝子,怎么可能违慈母之意。

看信上邮戳,已是六十天之前。老家敲锣打鼓,往返甚密,官绅共贺,满城风絮。唯有王维蒙在鼓里,一门心思,还想着娶小甄甄。早知如此,虽山高水远也要快马加鞭归。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木已成舟,只好下水。王维命苦,小甄甄更命苦。甄氏姐妹脸色苍白,抱头痛哭。几天后,小甄甄黯然离去。情到深处怨尤深。王维心有愧疚,数夜不能眠。他半夜起身,将相思写于三尺绢帛之上,用红豆寄托相思。长亭一别,泪满衣裳。热恋三十三天,思念三十三年。从青丝到白发,小甄甄用一生回味。王维的这首《相思子》,被坐作曲界第一把交椅的李龟年谱成流行歌曲,端的是悱恻缠绵,动人心弦,天南地北广为传唱。时至今日,魅力不减当年。

数月后,王维迎娶崔姑娘。谁说包办婚姻好凄婉。真的当了新郎,负心汉王维郁闷一扫而光。崔姑娘果然如信中所言“品貌俱佳”呀。于是洞房花烛夜,折腾至拂晓鸡啼。原来蒲城女子,情意不逊南国女。婚后幸福指数五颗星。禅房呆不住,一会工夫,俗家弟子王维就出去了。恋恋不舍红尘中,还像个佛家俗弟子吗。禅房很安静,奈何院里笑语声,令人心猿意马。

随意而动,才是文人向佛的最高境界。香山居士白居易、东坡居士苏轼、易安居士李清照、莲峰居士李煜,虽然与空门结缘,皆自由行走俗世间。俗家弟子丝毫不刻意。俗家弟子洁身自好,下了班就回家。大唐时尚,流连烟花巷。王维算是另类人物。他对花钱买笑那一套很不感冒,偶尔瞧瞧就好。

看似一切安好,却出了意外事件。岐王因在王府中观黄狮子舞,把唐玄宗惹毛了。唐玄宗降罪于太乐令,时任太乐丞王的王维躺枪。黄狮子舞是皇宫专属节目,岐王入宫陪老大看了两回,十分喜欢。于是便想在王府中编排该舞,意图将昨日重现。王维力劝未果。岐王爽了眼,王维背黑锅。

二十二岁的王维被贬到两千里开外的济州,不是韩国济州岛,而是山东聊城荏平一带。入夜,王维打坐,试图消解心中苦闷。一豆孤灯,照着诗人清瘦的身影。还好,崔氏不离不弃,微笑着收拾行囊。王维一声叹息。

在济州,王维的官职是司库参军,也就是市政府后勤处负责人。顶头上司是个武将,爱喝酒,升堂断狱东倒西歪,对文人打心眼里瞧不上。读圣贤书再多,有个屁用,还不是寄我篱下。王维俗家弟子,该俗的时候就俗,他陪领导喝酒,听他吹牛,闭口不谈自己的风光往事。居所简陋,圣贤书照读不误。王维在等待一个机会。他在院子里种下一棵梧桐,对妻子说,梧桐三年可遮阴。看来,他做好了论持久战的准备。

领导喝多了提要求,让名满京师的王维献政治诗一首,将其任上功业概括概括,粉饰粉饰。王维打太极,领导啊,我“戒诗久矣。”,太久没动笔头啦,挤不出个毛蛋来。这种生活好无聊,王维开始萌生隐居倾向。“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这两句诗有意思,门虽然关上了,但市井之声鼎沸于门外。想我王维十八岁就进出长安王爷府,二十一岁进士中解头,做过京官,见过排场,体会过男欢女爱。只因岐王僭越之举,被贬到济州小城。如此生活挺美好,厨房厢房院子外,妻子美丽的身形影影绰绰。当然了,偶尔还是会想起她,南国红豆小甄甄。

五年多的济州时光一晃而过。济州府终于迎来了新刺史。新领导是个小小神童。唐代科举,设有神童科。新领导名叫裴耀卿,八岁就考上进士,年纪太小,只好待官十二年,二十岁踏上仕途。如今四十多岁,做过长安县令,政声如名,挺耀眼,是个实干家。裴刺史雷厉风行,上任月余,官风整肃。王维干劲上来了,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迎圣驾,力避扰民;抗洪水,力挺裴刺史。裴刺史真是好领导啊,身先士卒,让人服气,“御衣假寐,对案辍食,不候驾而星迈,不入门而雨行,议堤防也。”

王维甘当小跟班。这一年,王维一反常态,目光炯炯。可见不是不想干,关键看领导啊。来了好领导,隐士亦可成干吏。好景不长,第二年,裴刺史平调,全城哭送。曾说笔头锈住了的王维,写下洋洋两千余字的《裴仆射济州遗爱碑》。裴刺史后来做了裴丞相。

好领导走了,老领导胡汉三转了一圈回来了。眼看升迁无望,越是借酒浇愁,看谁都不顺眼。看着王维更来气,因为他听说了,王维前阵子可卖力了,还写文当鼓吹手。当年他在的时候可不是这种表现。小号鞋已备好,王维你小样儿,等着穿。上任第二天,领导来找茬,拿抗洪期间王维逼济州缙绅低价卖存粮说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罚款。罚就罚了,还命王维“陪末座”,看着他们大吃大喝用罚金换来的酒肉。不带这样欺负人的。王维拂袖而去,决定辞职。这恐怕仅仅只是开始,后头的日子可难熬。惹不起,躲得起。坏领导一肚子坏水,王维搞不定也耗不起。妻子站在他这边:放心辞,大胆辞,干得不爽何必干,我虽是大户人家出身,但是你放心,也是吃得起苦的。真是一个好娘子。

二十七岁,王维辞官。所谓艺高人胆大。他有辞官的本钱,多面手,有名气,画画卖钱,办办作文兼琵琶培训班,哪怕不靠家里田租,也不至于沦落到辗转乞讨的地步。回到老家,其乐融融。王维嘴角不禁笑意横生。

人怕出名猪怕壮。他的诗画名气冲天,济州、蒲州的作品在京城有抄本和摹本,售价不菲。时隔七八年,京城的王爷们又想起了这个天才。他赶紧跑路。年近三十的王摩诘,早已练就凌波微步,神行百变亦炉火纯青。柴门荆扉,俯看朱门。

然而,该来的总会来的。名臣张九龄路过王维居地,特意留宿约谈王维。王维的政治热情再度被点燃。时任宣州刺史、好领导裴耀卿回京诉职,也大大表扬了王维。朝廷决定复起王维。三十出头的王维还长安,到集贤院报到,任秘书监校书郎。张九龄就是分管领导。

期间孟浩然赴长安求官,谒王维。两人作学术探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吟之连呼“好画境”。应诗景作画数幅,孟浩然看傻了,还能这么画,果然名不虚传。第二天,又来观画,一进门,径直奔向标的物,把立在一旁的王维直接从眼里过滤掉了。王维手奉香茶,本想递将过去,一看情况不对,只好手臂拐弯,自己喝掉。

诗写得好,不一定试考得好。孟浩然考进士不中,离京回襄阳。老孟还乡不久,寄来小诗一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维读罢,对妻子说,老孟诗中有禅意。禅意之人心灵相通。

有好领导,有好工作,有好朋友,有好娘子,好娘子还生了一个胖儿子,这样的生活令人满意。

可惜月满则亏。好娘子不幸受寒染疾,重病卧床。眼看着病转沉重,却仍不愿惊动出差的王维。王维回来的时候,好娘子已奄奄一息。好娘子就是好娘子。临终前,嘱咐王维,续弦吧。王维发血誓,从今以后,只念佛,不再娶。好娘子说,夫君这是何苦……话音未落,竟成永别。药味尤在,古佛森然,青灯依旧。这一年,王维三十三岁。此后三十年,王维铁了心当鳏夫。

恋心已冷却,诗心上头来。此后,王维好诗如泉涌。《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随便一首,看似大白话,却令后人反复回味,成为穿越千年必读的经典。

四十二岁的王维担任京官“知南选”,相当于中组部考核组组长。到桂林考核地方官吏,定其升降去向。官居五品,手握重权。此行重要的收获,并不是打死几只苍蝇,抓住一头老虎,而在于南阳之会。王维与禅宗大师神会在南阳相遇,让他朝着佛门跨出了一大步。

王维人到中年,李林甫跳上了历史舞台。此人是皇室宗亲,以不大识字,常把千里“迢迢”念成“召召”闻名于朝廷。李大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口蜜腹剑,行走大唐帝国,屡屡得手。左相张九龄、右相裴耀卿、仆射李适之、谏臣周子谅,好人统统进入他的射程。他在一群儒雅的大臣中耍无赖。他还亲自把持天宝六年的科举,把杜甫的殿试卷子直接丢进垃圾桶。

李大人胆大包天,靠的是女人。唐玄宗宠爱武惠妃,他就在武惠妃身上下功夫,开辟进身之道。二人勾搭,一拍即合,共谋奸计,各取所需。李林甫谄媚唐玄宗,武惠妃吹不完的枕头风,老皇帝耳边暖暖的,软软的,听到的尽是颂扬声。后面又弄来个杨贵妃。接着杨国忠、安禄山粉墨登场。

乱世中的王维上朝退朝,回家礼佛如常。他在禅房里独坐半天,那是寻常之事。孤独男人跪拜祈祷的身影,令人怜惜。王维画名盛,官位又不低,和李大人不免打打交道。李府豪宅落成,向王维求画。王维托人捎去,润笔费,对不起,不需要。李府乔迁之喜,王维掐准时间,对不起,出差了。李大人想发火,好像也发不起来。

杨贵妃对王维有点意见。王维是《霓裳羽衣舞》的编曲、编舞和艺术指导,演练厅中的一代舞蹈家杨玉环“转动照人”,王维一如既往,视若空空。贵妃很生气,人家李白都写诗赞美我,说我是月宫嫦娥,他还盯着我看,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唯你王维将我入眼化为空。贵妃很受伤,自信心萎缩。她对唐玄宗说,摩诘很低调啊,都不爱理人的。玄宗笑道,山人就这样。

天宝十一年,李大人令人愉快地挂了。三年后,安禄山、史思明造反。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舞蹈家杨贵妃被缢。数百朝廷命官束手就擒,做了叛军俘虏,其中便有王维。王维一度被五花大绑,但名气终让他受到礼遇。安禄山一心想利用他。王维使出拿手好戏,翻死鱼眼,装病。安史之乱七年间,王维装病数十场。七年间,王维几无作品。也许写过,但未能流传。

安史之乱后,回归大唐爱的王维,把他的职份田全部拿出来救济穷人。他长年食素,吃住简单,与和尚们“共饭”乃是常态。这饭有时候吃着吃着,就吃成了学术研讨会,谈玄,禅思。别看王维清高,大师亦有可爱之处哦。他作雪中芭蕉图,任由下人拿去长安换酒钱,下人们高兴得不要不要的,载歌载舞地回来,王维问:怎么样,汝等饱啖否?调皮。淘气。打屁股。

时光匆匆又匆匆。时光长着脚,跑得快,时光是只鸟,飞起来。《鸟鸣涧》诞生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摩诘的山林诗篇,禅意绵绵,宁静致远。六十三岁的俗家弟子王维在诗意中圆寂,与陶渊明同寿……

怀着悲痛的心情写到这里,朋友老蔡来电:怎么弄,不出来。他指前不久我给他介绍的对象。一位如王维娘子崔姑娘一般品貌俱佳的女子。我鼓励他,再接再厉,女同志嘛,矜持,咱低姿态,作求贤若渴状,再努把力。三次约不出来,就算了,说明你不是她的菜。你太老,人家不是大叔控。看来今年的小目标又完成不了。伴郎老蔡自我结婚起,年年决定结婚,年年没有结成婚,一晃十年。其父母头都摇断了。我说你得和人家王维的做法相反才有机会。王维随意,你不能随意,人家会画画,会音乐,会写诗。你呢,只会赚钱,不会花钱……打击得差不多就可以了,估计再说下去就会绝交了,今天就到这里。

油和米,Youandme(你和我),敞开大门欢迎你!

黄三刀

亲爱的零钱妹妹,碗碗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bl/6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