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吗?”
——诗篇56:8
这是一节令我读完就一直难以忘怀的诗篇经文。
诗人大卫在被扫罗追杀之时,逃离自己的国民,去到非利士人居住的迦特,这使他陷入了双重的包围之中,在困苦之中他写下这首诗篇。每次读到这句经文,我都很惊讶,因为在中国的文化里面,对男子的要求更多倾向是“有泪不轻弹”。
而大卫,一代的勇士和君王,却如此饱含深情地将自己的泪水记录,并写成诗歌让众人吟唱,这背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大卫的忧患该有多深,才会泪流装满皮袋?大卫也该是多么的大胆,才敢求天父纪念他的眼泪?直到有了最近的经历,我才对这节经文多了一点点理解。
?
文字:Shufen
整编:黑门
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8月的第一天,带着满怀的期待,我去探望一位认识多年的小姐妹。我们已经约有一年不见了,或许对方也会如我一样彼此挂念吧,我如此想。
见面之间,虽然有一点点生疏了,但还是很乐意聆听她和家人的近况。小姐妹因为小时的疾病导致双腿萎缩,平常行动不便的,言谈之间她的妈妈说到一件很重大但又很令人伤心的事情,我内心沉重,但非常替她感恩,因为上帝救她脱离了一个网罗。
正当我想要开口说话,提醒她以后要注意……此时,她已经生气了,在怒气当中,她哭着责备我,说我是一个挑剔的人,每次来都只是找她的缺点,数落她,教训她,完全不理会她的感受。她陆续说了一些其他让人伤心的话语。我知道这是她的气话,但我仍然忍不住泪流满面。
过往一同经历的事情一幕幕回放,那些白天黑夜,那些一起走过的患难,那些一起唱过的歌,分享过的心情……那一刻,内心真的是五味杂陈。既有受伤的感觉,有替对方怒中失控而难过的心情,又有一点不解……
这件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但依然萦绕在我心中。直到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为此祷告的时候,再一次泪流满面。
小姐妹的话语虽然尖锐,虽然当中有一些陈述并不符合事实,但却让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多年来的服侍。一位认识我九年的姐妹,虽然是在怒气当中,但却也是上帝藉着她的言语来管教我。
在读到王怡牧师的文章“生命比观点重要”时,我突然地惊觉,我们非常的容易落入偏颇的“情感主义”、“理性主义”或“实用主义”之中。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软弱卑污,所谓的“爱”是如此的笨拙和粗糙,有时候这样的“爱”只带出观点和论断,却没有怜恤,甚至只会带给人伤害。回首无数次想“帮助”他人的经历当中,真的看到自己有很多自义和掌控之心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