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和他的催眠疗法

偶然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关于催眠的书,以为可以给偶尔失眠的自己催眠,就将这本书借出来了。权当是缘分告诉我的,我需要它。没想到这本书所说的艾瑞克森竟然在心理学界非常有名。米尔顿·艾瑞克森(Dr.MiltonHylandErickson,年12月5日-年3月25日)被誉为“现代催眠之父”。心理学学者尊称他为二十世纪的首席心理治疗师,许多人认为,若说弗洛伊德对心理治疗的贡献在于理论,而艾瑞克森的贡献则在于治疗实务。到底艾瑞克森为什么那么有名,他的方法能不能治疗失眠呢?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与其说艾瑞克森是心理医生,他更是沟通大师,他对潜意识操作的研究及实务成就极具开创性,他对环境及沟通者的觉察简直类似于他具有全然的“他心通”。而且他解决心灵问题所采取的递进措施富有逻辑层次并充满人文关照。只要进入了他的生活,任何人的任何语言、行为和习惯都躲不过他锐利的观察,人们也很快能够被他不是主要矛盾的案例、轶事和隐喻戳中,并从中觉察自身心灵面对事务的旧有解决之道所存在的问题。不知道艾瑞克森有没有研究过中国传统文化,但我感觉他无论是在调愈和面对自身疾病,还是在为他的来访者们解决问题的时候,都几乎不自觉地用到了《金刚经》里有关“破”除一切束缚和一切皆“无”的认识。本书的作者杰弗瑞·萨德作为米尔顿·艾瑞克森基金会的会长,以及艾瑞克森的亲传弟子,以自身及导师共同面对的案例、对案例的讨论和会谈逐字稿的形式展现与艾瑞克森导师的互动场景,从而如实的呈现了艾瑞克森心理治疗的风格和他是如何引导本书的作者从一名小白成长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文章读来,既没有高深的理论,又很有身临其境的现实感,使读者很容易产生一种与大师对话的感觉。用萨德在前言中的介绍:“艾瑞克森学派心理治疗是务实、结构取向的,根植在确认和改变既有的不良适应模式;促发改变优先于厘清过去,也优先于洞察症状的意义或功能。为了促发以来访者为基础的改变,治疗师在来访者的参考架构下与其交会,多层次的治疗沟通针对个人状况加以调整,以进行辨识、引发、发展、联结和运用来访者的资源。”“帮助人们激发、整合产生改变所需的资源。”“以个别化多层次沟通突破人格理论的限制,并善用来访者的价值观来激发其内在的资源,进而达成治疗目标。将心理治疗回归为结果导向,艾瑞克森的努力无人能及”。在教学中,艾瑞克森对学生的“个案督导都是言简意赅,并且是问题导向。他会将问题再丢回给学生,借以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用我一个外行人的理解,艾瑞克森更多的时候,是用非常当下的情境,信手拈来解决方案。“他只是在观察,非常细腻的观察,进而接纳来访者所展现的这一切,去试图真正了解来访者,从来访者的立场和逻辑去分析和展开事务的逻辑。”通过与来访者的语言、肢体动作、眼神、插播电话等多层次和多场景的沟通所展现的共情,慢慢地吸引来访者的注意力,随着来访者的注意力被艾瑞克森吸引,一点一点说服,被治愈的过程就慢慢开始了。或者优雅点说,艾瑞克森可以带着来访者,“温柔地走近和面对自己的心结”。甚至在当下,来访者并不一定觉察到自己有敢于面对心结的勇气,但却不为所知的面对着,且不自觉地发展为自身认知的改变直至行为的改变。“艾瑞克森用来访者自身的觉知力让其觉醒,仿佛这一切,都是来访者自己主导的。”然而,艾瑞克森之所以具有这么敏锐的观察力、觉知力和心灵牵引力,是与他自身在青年阶段所面临的身体病痛分不开的。艾瑞克森在17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感染严重,全身瘫痪,除了说话和动眼之外,不能做其他的事情,而且他知道自己被视为无法活下来。艾瑞克森靠自己的摸索,发展出一套方法,萨德说:“他运用精神专注力去产生细微的移动,他在精神上反复体验这样的移动,等到他恢复更多的元气,他把握每一个机会去锻炼更多的肌肉来强化肌力,他学着用拐杖走路,保持身体平衡来骑脚踏车。”艾瑞克森“经常利用催眠来控制疼痛,当艾瑞克森为了控制疼痛做自我催眠时,他并没有硬性的引导自己,而是赋予潜意识一个舒服的意念,然后跟随着他所接受到的暗示漫游。”“他还计划了一整个夏天的独木舟之旅,但是结伴同行的朋友在最后一刻变卦,艾瑞克森却仍独自出发,甚至也没有告诉父母。他经历了许多冒险并适应多重的难题之后,学会了许多调适之道,也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其中有些人给了他不少的协助。当他完成这次旅行,他的健康状况较出发前大幅改善,肩膀的肌肉长得更结实有力,医院求学生涯做了很好的准备。”小儿麻痹症给他留下了右半边的肌肉永久萎缩。以我的体验,虽然靠自身努力来克服甚至治愈肌肉萎缩,确实是可以实现的(用潜意识想往一种没有疾痛而轻松有力的状态,以意领气、以气行意,让气伴随热量达致有关部位,气仿佛带着一块儿橡皮擦一样,把自己打不开的肌肉条索一条一条擦开!),但是能够知难而上,独自一人去冒险,可不是每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敢于挑战的。艾瑞克森最大的能量就来自于他猛烈的自我挑战能力!只有拯救自己,才能拯救他人!连艾瑞克森自己都说:“我不介意疼痛,我不喜欢其他的替代方式。”萨德也说:“艾瑞克森面对生理困境的正确姿态,对于来访者的复原有直接的影响,他们深知自己的问题不可能比他还严重,他们看见不管所面临的困境有多艰难,都有活出丰富生活的可能。”艾瑞克森非常乐观并充满好奇,而且他能将这种心境贯彻在生命的始终。“当面临生活中无可避免的无聊繁琐,他仍用赤子之心来看世界。”“孩子般的惊喜和信任很自然地变成他治疗特征的延伸:他信任人,也信任人潜意识中的健康欲望;他相信来访者拥有可被激发的内在智慧”。艾瑞克森的心理治疗,催眠,“甚至到大一点的范畴——教学,都是激发资源,发展资源,帮助人们用更有效的新方式去整合自身资源的过程”。有一次萨德问艾瑞克森,“每周对一群出席您研讨课程的学生讲同样的故事,您是否会觉得厌烦?”他觉得不可思议,他说“厌烦?一点儿也不会,我对我在课堂中能学到的有全然的兴趣。”面对死亡,他都创意无限,艾瑞克森曾告诉过他另外的一群学生,在他临终前躺在床上时,他想要听笑话。遗憾的是,萨德说:“我直到他去世后才知道他的心愿。”在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方面,他的名言简直脱口而出:“问题是生活的粗粮,任何常吃军用口粮的士兵都知道粗粮在饮食中的重要性”。“创造所有你能掌控的幸福,问题自己会找上门来。”“心理治疗是从家里开始的。”“用平常心去适当地处理好的和坏的事情,是活着的真正乐趣。”“幸福就是天赋加上你所拥有一切的价值。”“催眠是一个温暖的人在另一个人身上激发出一段维系生存意志的关系。”“一个人必须用他自己的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处境。”“当我们一出生就开始迈向死亡,只是我们其中有些人的脚步较快。何不认真过活、享受生命,因为你可能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死了。你永远无法预料它将何时发生,但某些人会担忧身后事。直到死亡来临之前,认真过活,享受生命。”“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去听懂别人的话,人们有一种倾向,只听他们想听的,只想他们愿意想的,只了解他们想要了解的,而不是去了解病人所说或所写的内容。我不希望当你离开这里之后,还对沟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毫无所悉,也不了解人类的思考和反应的历程,他们的行为模式以及他们如何觉察到自己思考切身问题和周遭世界的历程。”整本书读完两遍,我都有些羡慕萨德在艾瑞克森的教导下的工作。直面艾瑞克森所经历和接触的案例,以及他展开沟通的全部过程,会收获良多。可惜无法乘时空机前往。萨德也描述了在他刚刚接触艾瑞克森教授时的紧张“那简直就是一种进取性的不完全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个人改变的绊脚石)”。因为艾瑞克森的教学、催眠和心理治疗的过程浑然一体,任何一个来访者在与他接触时,都会被艾瑞克森觉察到其个人意识不到的一些过去习惯性处理问题的方法之不足之处。艾瑞克森会用非常隐晦的方法给这个人一个冲击,让来访者有所收获。“然而它是一份无害的不确定感,即使你整个人失衡不安,还是会觉得这份不确定感能让你有所获益”。艾瑞克森所用的间接沟通应该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间接技术包括不直击要害的沟通,这其中包括“平行沟通”。“治疗师通过例如戏剧化的轶事和隐喻来呈现平行沟通,而非直接说明问题和解决方式。”正好周末在家陪孩子看了一部电影,马达加斯加3,这不是最好的轶事和隐喻方法吗?马戏团的马戏演出老套,门票收入被投诉和追讨,马戏团的生存面临困境,狮子为马戏团提出了新的创意,关键是每个成员如何在技艺的呈现上不断突破自我。这部电影通过马戏团这一外显的戏剧化的案例,来放大每个人(动物)、每个组织、每个人个体自身旧有的习惯和态度,只有觉知以后,才能突破自身并取得卓越。为什么不用直接沟通方式?因为艾瑞克森学派深知:“人并非单由行为所组成,还包括认知和情绪,而且人在情绪上会抗拒他的理智。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想法,但是所有人都会抗拒想法,无论是由于精神病的因素或是个人切身问题的因素。当你了解到人如何抗拒理智的想法和人有多么情绪化,你会理解心理治疗的首要之务,不是去强迫人改变他们的念头;相反的,你要跟随他们的念头,用缓慢的步调来改变它,创造出有利于改变的情境,让他们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沟通亦如是。在书中,有两处读到“波斯卡特床”这个字眼,我专门百度一下,大致就是捧着心理学的故有理论并将其奉若神明的人,会用理论的尺子去衡量和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希腊神话里说,人在旅途中,可以在波卡斯特之床上过夜。如果身体比床长的人,超过床边的部分会被砍掉;如果身体比床短的人,会被拉长到与床等齐。又搜到一篇转在知乎上的“连岳”的文章《快从波卡斯特床上起来》,大致呼吁人们,如实地面对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并从中觉察自身,改进自身,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过程。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催眠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萨德在第一章中说“艾瑞克森学派的催眠是用来引发治疗反应,目的是让来访者合作。来访者接受心理治疗,是因为他们难以完成自设目标,治疗师的工作则是帮助来访者去顺从自己最大限度的欲求,在达到目标的途中,催眠通常能有效地克服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这使得来访者更能游刃有余地运用自助的潜能。”不知道能否理解为,催眠就是一种让我们的主观意识休息的手段,不让主观意识主导我们的一切行为,而启发自身向潜意识回归,从而突破我们在头脑中预设的诸多不可能!催眠可以促发巅峰状态。比如顶尖的跳水运动员,他(她)在空中所要完成的动作已经在头脑中反复几万遍。身体已经不需要指令就可以自发地完成动作。在跳水之前他(她)的头脑是活跃的,专心在想着要做的跳水动作上,而巅峰状态就是这时身体也是打开、放松的,潜意识也是活跃的。意识和潜意识同时活跃,身心合一。在这种状态下,跳水选手可以突破自己的极限,突破他(她)平常在做练习的精准度,可以达到一个完美境界,拿到满分、拿到金牌。而这就是所谓的巅峰状态,而催眠就是在创造一个巅峰状态。后续继续读一下艾瑞克森学派更具体的治疗的有关书籍将是一件有趣的事。艾瑞克森说:“对我而言,去知道你是不是有兄弟的最好方法,不是直接问你,而是夸耀我的兄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jux.com/wsbl/10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