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康复指导和治疗,往往遗留骨折部位临近关节的功能障碍,导致关节粘连或僵硬,带来终身的不便和痛苦。怎么办?医院早康科积极实施临床康复一体化,解决了这一难题!
钟女士,双侧胫骨近端骨折,卧床保守治疗4个多月,出现糖尿病,足下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粘连等多种并发症,无法自理,来我院创伤二科寻求王书军主任的诊治。
在专家团队微创手术后,我院辅具中心和早康团队积极跟进,帮助钟女士术后第三天完成助行器独立站立,并于第8天完成天轨悬吊下的独立步行。
骨折影像学资料
术后第3天在创伤团队,辅具中心,早康科的联合治疗下完成受伤四个月后的第一次独立站立。
术后照片
术后第8天,天轨悬吊下进行步行训练。
钟女士是幸运的,因为治病医院,专业的早期康复治疗让她重回健康生活。
由于多种因素,有的外院骨科患者术后住院期间,通常接受不到早期的康复治疗,出院时也得不到详尽的康复指导。患者通常在术后4-6周回骨科门诊复诊。为什么要4-6周,是因为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四肢骨折基本都有一个初步的愈合。而这个阶段恰恰是骨折康复的“蜜月期”,之所以称之为蜜月期,因为这个阶段患者应该密切配合康复治疗。很遗憾,这个最佳时间患者基本在家度过了。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多数患者采取静养、基本不动的做法。
在最佳的康复时间段内,没有早期的康复治疗介入,让患者与最佳的骨科术后康复失之交臂。
医院早期康复科专家团队注重骨科患者术后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康复,在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手术过程、术后治疗等全面信息后,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介入,与骨科专家、护理团队一起,共同为患者打造最好的康复效果。
得益于骨科临床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早期康复科所有治疗师均参与过手术跟台观摩,参与交班讨论。临床康复一体化是骨外科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必将造福万千患者福音。我院早期康复科已率先在手足科、创伤科、关节运医科、关节外科、脊柱科、外科开展早期床边康复,帮助无数患者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根源上避免了骨科术后功能障碍的产生。早期康复已逐部囊括所有骨科病种比如:髋膝关节置换、四肢骨骨折、足部骨折、脊柱术后等。(以上所有图片都已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从“治病到治未病”,从之前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再做康复。到现在的术前功能康复,术前预防血栓康复训练,术后当天康复指导。早期康复在帮助骨科患者越来越早的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专业康复促健康回归
借助医院强大的康复技术力量,医院为患者实施科学严谨的术后康复训练与指导,医院独有的“一对一”术后康复训练,医院不能比拟的。
众所周知,早期康复介入不仅为病人节省术后康复费用,很大程度降低了术后功能障碍情况,大大提高手术效果。
为了保障患者良好康复效果,医院积极推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路径”,实现了康复治疗早期化、康复方案个体化、医学康复专业化、临床护理标准化。
术前康复治疗师为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并进行康复宣教;术中康复师跟台手术,准确掌握手术情况;术后依据康复规律,制定1—14天科学严谨的康复训练科目。
正是关节科专家和康复治疗师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才保障了术后康复的最佳效果。
康复设备让患者满意
除了康复师“一对一”的康复训练与指导,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最佳化,关节外科还为患者准备了系列康复设备,放置在宽敞的观察室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目前关节外科为患者准备了膝关节屈伸训练器、髋关节外展训练器、功率自行车等康复设备,对患者术后康复,有不同的康复治疗意义。
膝关节屈伸训练器能提升伸膝肌群,屈膝肌群肌力,改善膝主动关节活动度,强化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神经肌肉支配,科学训练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置换早期周围肿胀。
髋关节外展训练器能强化髋外展肌群肌力,提升髋周肌肉围度保护髋关节,强化髋关节神经肌肉支配,对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有积极的康复效果。
功率自行车能强化下肢大肌群肌力及肌耐力,改善髋膝关节活动度,有助于增强患者自信心,还能强化髋膝关节控制及灵活性。
“这些设备,在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功能,为术后早期快速自理,快速回归社会及生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姚国文介绍,关节外科的医、护、康团队,将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医学和康复技术,为让患者健康行走每一天,做出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供稿:胡克震编辑:魏婷婷审核:胡克震)